古诗词网

方侯大梁旧冠履,结发儒衣长槐市,

王洋宋代〕《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见微旨,
唇舌齿喉母生子,清浊重轻毛发比。
古者八岁方毁齿,小学师承方肄此。
时及春秋循一轨,台兴亦知窥阃壘。
齐人谋莒本秘诡,登楼密语不敢指。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后人学疏忽源委,传会流俗兼下里。
庚长吴人记前史,郢永遂令齐亥豕。
少知长老习步跬,红绿谁能辨朱紫。
纵有是师无是士,闻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书几,仿佛声形多取似。
目前趋过或但已,翻覆讨论徒累累。
方侯大梁旧冠履,结发儒衣长槐市,
发愤编摩贪寸晷。索摘真能穷骨髓,
持以告人遭诋毁。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闻宁转徙,若不我从知已矣。
我留龟溪同梵庋,膻莸偶幸亲兰芷。
时论古意自鞭棰,不觉此心思奋起。
乃知古学惟审是,晚乃纷纭听华绮。
考永声律究终始,纵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谁云不传纸,革误锄疑云糠秕。
欲障东流归海水,识路直须行不已,
靖节琴中有宫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侯大梁冠履结发儒衣长槐

方侯 fāng hóu
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汉 扬雄 《司空箴》:“纲以羣牧,缀以方侯。”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古之方侯获其厚禄,养敢死之士,以备寇患。” 元 范梈 《赠方永叔往教重庆路》:“方侯天机深,大雅託遗音。”  ——《漢語大詞典》
大梁 dà liáng
(1).古地名。 战国 魏 都。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西北。 隋 唐 以后,通称今 开封市 为 大梁 。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 愈 昔从军 大梁 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四:“驱车欲何适,北顾指 大梁 。”
(2).星次名。在十二支中为酉,在二十八宿为胃、昴、毕三星。《国语·晋语四》:“岁在大梁,将集天行。” 韦昭 注:“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
(3).房屋的主梁。比喻事物中起主要作用者。如:扛大梁;挑大梁。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冠履 guān lǚ
亦作“ 冠屨 ”。 帽与鞋。头戴帽,脚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辞·王逸〈九思·悼乱〉》:“茅丝兮同综,冠屨兮失絇。”原注:“上下无别。”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贱。” 章炳麟 《国家论》:“ 汉 土学者视政府无足重轻,然犹云尊卑有分,冠履有辩,君臣有等。虽无用,而不可不立。”  ——《漢語大詞典》
结发(結髮)jié fà
(1).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史记·李将军列传》:“且臣结髮而与 匈奴 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四:“自言 幽 燕 客,结髮事远游。”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想 王郎 ,结髮赋从戎,传遗业。” 清 姚鼐 《连日清斋写佛经偶作数句》诗:“结髮慕胜因,而復役人事。”
(2).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汉 苏武 《诗》之三:“结髮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唐 孟云卿 《古别离》诗:“结髮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结髮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3).指妻子。后亦指元配。《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臺,夫人结髮,上为三老。”《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妃是王结髮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又问:‘令孺人何姓?是结髮还是再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当家,自己做不得主。这不是他哥的结发妻子。”  ——《漢語大詞典》
儒衣 rú yī
(1).犹儒服。《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儿明作丈夫装,出与当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儒衣羞此别,去抵 汉 公卿。”  ——《漢語大詞典》
长槐(长槐)
李峤市诗细柳龙鳞下长槐兔目阴  ——《骈字类编》
市 shì《國語辭典》

市 [ shì ]

  1. 进行买卖、交易物品的地方。如:「夜市」、「米市」、「新装上市」。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西市买骏马,东市买鞍鞯。」
  2. 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城镇。如:「都市」、「城市」。
  3. 行政区域的划分单位。如:「台北市」、「台中市」、「新竹县竹北市」。
  4. 姓。如战国时燕国有市被。
  1. 买。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
  2. 卖。《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乙丑,诏市二价者以枉法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