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禅天、丛铃碎杵。
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
消送流光过羽。冷禅天、丛铃碎杵。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吹愁如许。
春尽天涯,茂园心醉思归赋。好天良夜旧东风,谁信啼鹃苦。
欲采蘋花寄与。绿窗深、心期又误。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形-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禅天(禪天)chán tiān
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宋 王安石 《示宝觉》诗之一:“翛然迥出山林外,别有禪天好浄居。” ——《漢語大詞典》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 姓。
铃 ( 鈴 ) líng
铃 [ líng ]
-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铛。~钹。~铎。按~。电~。车~。
- 像铃的东西:哑~。棉~。
碎 suì《國語辭典》
碎 [ suì ]
动- 破裂。如:「破碎」、「粉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西游记·第一○回》:「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
- 细小、不完整的。如:「碎布」、「碎石」。《汉书·卷三○·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水浒传·第三回》:「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
- 琐细、烦杂。如:「琐碎」。《晋书·卷四五·刘毅传》:「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
- 言语叼絮、啰嗦。如:「闲言碎语」。《红楼梦·第六二回》:「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
杵 chǔ《國語辭典》
杵 [ chǔ ]
名- 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如:「药杵」、「杵臼」。《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 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 捅、突刺。如:「拿指头杵他一下。」
- 呆立不动。如:「你杵在那里干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