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宴赏(讌賞)yàn shǎng
设宴犒赏。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大内宴赏,与宾(嬪)妃翫乐,同饮数巡,歌吹滨(繽)纷。”《水浒传》第一○六回:“ 陈安抚 教大排筵席,宴赏将士,犒劳三军。”
宴饮赏玩。《旧唐书·王毛仲传》:“每入侍讌赏,与诸王、 姜皎 等御幄前连榻而坐。” 明 金銮 《早春宴徐王孙西园》套曲:“渐满地生芳草,道月夕与花朝,同人讌赏春光好。” 清 陈维嵩 《大圣乐·甲寅清明》词:“芳郊也拟讌赏,奈旧日心情半已非。” ——《漢語大詞典》
宴饮赏玩。《旧唐书·王毛仲传》:“每入侍讌赏,与诸王、 姜皎 等御幄前连榻而坐。” 明 金銮 《早春宴徐王孙西园》套曲:“渐满地生芳草,道月夕与花朝,同人讌赏春光好。” 清 陈维嵩 《大圣乐·甲寅清明》词:“芳郊也拟讌赏,奈旧日心情半已非。”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笙歌 shēng gē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礼记·檀弓上》:“ 孔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宋 张子野 《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
(2).泛指奏乐唱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 大中桥 ,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 秦淮河 ;这才是 秦淮河 的真面目哩。”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奏乐唱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 大中桥 ,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 秦淮河 ;这才是 秦淮河 的真面目哩。” ——《漢語大詞典》
丛里(丛里)
任华诗郎官丛里作狂歌 ——《韵府拾遗 纸韵》
卖弄(賣弄)mài nòng
(1).犹玩弄。 唐 陆贽 《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朕往日将谓君臣一体,都不隄防,缘推诚信不疑,多被姦人卖弄。”《杨家将》第二十回:“若非卿有惻隐之见,险被奸臣卖弄。” 蒋维乔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教育会之创立时期》:“ 蔡公使 左右推諉,百般卖弄, 稚暉 不得要领,乃直入使署詰问。”
(2).故意显示,炫耀。《后汉书·杨震传》:“多请徒士,盛修第舍,卖弄威福,道路讙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白岑 尝遇异人传发背方,其验十全。 岑 卖弄以求利。” 明 陈汝元 《红莲债》第一折:“则见他露珠儿湿透罗鞓,卖弄出千般娇倩。”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卖弄小聪明。
(3).摆弄;安排。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我可怎生威严摆佈,披袍擐甲,我戎装擐带,结束威风,骑甚么鞍马?使甚么兵器?老三!你卖弄的好了,打酒请你。”
(4).应付,对付。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 欧阳文忠公 与 韩子华 、 吴长文 、 王禹玉 同直玉堂,尝约五十八岁即致仕。 子华 书於柱上。其后过限七年,方践前志,作诗寄 子华 曰:‘俗谚云:也卖弄得过里。’其诗曰:‘人事从来无处定,世涂多故践言难。’”
(5).扮演,表演。 魏巍 《挤垮它》三:“小通讯员很为他的指挥胜利而得意,卖弄了一个鬼脸。” ——《漢語大詞典》
(2).故意显示,炫耀。《后汉书·杨震传》:“多请徒士,盛修第舍,卖弄威福,道路讙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白岑 尝遇异人传发背方,其验十全。 岑 卖弄以求利。” 明 陈汝元 《红莲债》第一折:“则见他露珠儿湿透罗鞓,卖弄出千般娇倩。”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卖弄小聪明。
(3).摆弄;安排。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我可怎生威严摆佈,披袍擐甲,我戎装擐带,结束威风,骑甚么鞍马?使甚么兵器?老三!你卖弄的好了,打酒请你。”
(4).应付,对付。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 欧阳文忠公 与 韩子华 、 吴长文 、 王禹玉 同直玉堂,尝约五十八岁即致仕。 子华 书於柱上。其后过限七年,方践前志,作诗寄 子华 曰:‘俗谚云:也卖弄得过里。’其诗曰:‘人事从来无处定,世涂多故践言难。’”
(5).扮演,表演。 魏巍 《挤垮它》三:“小通讯员很为他的指挥胜利而得意,卖弄了一个鬼脸。” ——《漢語大詞典》
俊 jùn《國語辭典》
俊 [ jùn ]
形- 杰出的。《书经·洪范》:「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文选·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 容貌秀美。如:「俊俏」。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端详著厖儿俊,思量著口儿甜,怎肯教意儿差。」《红楼梦·第六九回》:「老祖宗且别问,只说比我俊不俊。」
- 才智出众的人。如:「俊硕」、「俊彦」。《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汉·赵岐·注:「俊,美才出众者也。」
格 gé《國語辭典》
格 [ gé ]
名- 长枝条。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溷淆,枝格相交。」
- 方形的空框或用线条组成的四方形。如:「窗格」、「方格」。
- 架子的分层。如:「这期的杂志,就放在书架的第三格。」
- 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如:「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
- 标准、法式。如:「资格」、「规格」、「合格」、「破格」。
- 人品、气量、风度、情操的泛称。如:「人格」、「品格」。宋·苏轼〈答陈履常〉二首之二:「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难继也。」
- 修辞的方法称为「格」。如:「譬喻格」、「夸张格」。
- 姓。如汉代有格班,隋代有格处仁。
- 匡正、改正。《书经·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孟子·离娄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 匹敌、抵抗。《史记·卷七十·张仪传》:「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 阻碍、阻止。《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打斗、击杀。如:「格斗」、「格杀」。《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 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至、来。《书经·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宋·苏轼〈贺时宰启〉:「欢声格于九天,乖气消于万汇。」
- 感通。《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乐志叙:「先王作乐崇德,以格神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