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看发了青云开羽翼,莫羞黄绶走尘泥。

孔武仲宋代〕《留赠上官常用

河梁欲上手重携,冷语南湖百尺堤。
看发了青云开羽翼,莫羞黄绶走尘泥。
文章炳蔚元摛凤,铓刃纵横暂割鸡毛。
欲识长民清净意,高堂双宇揭曹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看发云开羽翼黄绶尘泥

看发(看髮)kàn fà
清 朝男人所蓄辫子周围的短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以姿态论,则辫子有松打,有紧打,辫线有三股,有散线,周围有看发(即今之‘刘海’)。”  ——《漢語大詞典》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青 qīng《國語辭典》

青 [ qīng ]

  1. 颜色:➊ ​ 绿色。唐·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➋ ​ 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➌ ​ 黑色。如:「玄青」。
  2. 绿色的草木、山脉。如:「踏青」、「万年青」、「青黄不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 竹皮。如:「汗青」。
  4. 大陆地区青海省的简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绿色的。如:「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2. 蓝色的。如:「青天白日」。
  3. 黑色的。如:「青布」、「青衣」。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年轻的。如:「青年」、「青春」。

青 [ jīng ]

  1. 参见「青青」(二)​条。
云开(云开)
唐 高适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唐 韦应物 沣上精舍荅赵氏外生伉 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沈。
唐 卢纶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唐 胡曾 咏史诗 石城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  ——《骈字类编》
羽翼 yǔ yì
(1).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囯 洪大全 《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2).指飞翔。 唐 韦应物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 王安石 《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説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
(4).指庇护。 郭沫若 《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 枚乘 《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
(6).党羽。《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羞 xiū《國語辭典》

羞 [ xiū ]

  1. 進貢、進獻。《說文解字·丑部》:「羞,進獻也。」《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2. 侮辱,使人難堪。如:「羞辱」。《漢書·卷四·文帝紀》:「以羞先帝之遺德。」
  3. 感到恥辱。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
  4. 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5. 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如:「害羞」。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紅到耳根了。」
  1. 精緻美味的食物。如:「珍羞」、「時羞」。《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同「饈 」。
  2. 羞怯的神情。如:「含羞」。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3. 恥辱。如:「蒙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黄绶(黄綬)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1.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3.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5.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6.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7.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8.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9.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10. 往、去。如:「走往」、「走访」。
  1. 供行走的。如:「走道」。
  2.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3.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1.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尘泥(塵泥)chén ní
(1).犹尘土。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2).喻卑下。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