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时方需大老,复当佐升平。

李洪宋代〕《庆陵季文尚书休致会者三十一人各赋诗

尚书妙德望,曳履闻直声。
献纳雨露边,斯文有统盟。
重席侍经幄,藻銮持铨衡。
不惮推毂士,规摹汉西京。
五色深补衮,三入厌承明。
欻起莼鲈思,径作吴松行。
名位九牧耸,富贵一毫轻。
徜徉霅溪上,结庐依化城。
摆落轩冕累,白屋倒屣迎。
实际契禅宗,虚静合仙经。
圣朝亟图旧,世臣重典刑。
苍生望东山,盐梅待调羹。
引年章屡却,勇决非矫情。
雍容进退间,夷惠和且清。
出纶冠奎文,安车示尊荣。
乐天宅池台,翁仲金馀籯。
公贵无留资,韩宣有卿名。
时方需大老,复当佐升平。
它年秉旌地,堂上有奇兵。
恢复还旧都,翠华驾云亭。
贱子荷英盼,炼句愧阴铿。
请歌公归兮,盍使季札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时方大老升平

时方(時方)shí fāng
指 宋 元 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 清 陈念祖 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漢語大詞典》
需 xū《國語辭典》

需 [ xū ]

  1. 等待。《说文解字·雨部》:「需,䇓也。」清·段玉裁·注:「䇓者,待也。」《易经·需卦·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2. 有所欲求。如:「需求」、「需索」、「需要」。
  1. 迟疑。《左传·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贼也。」晋·杜预·注:「言需疑则害事。」
  2. 费用、给用。如:「不时之需」、「军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干(☰)​下坎(☵)​上。象有险在前,需待乃进之义。

需 [ rú ]

  1. 柔滑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二》:「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
大老 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 伯夷 、 太公 。
(2).指在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西国文章大老,在 法 吾知 仲马 父子,在 英 吾知 司各德 、 哈葛德 两先生。”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託朝里大老。” 邹韬奋 《政府广播革命种子》:“贵人大老们深居简出,民间已经普遍的愤懑痛恨也许无从知道。”
(4).称父。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江州 村民呼父曰大老。”
(5).指排行居长的,犹言老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廩来的。”
(6). 元 初 湖广 、 江西 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元史·世祖纪十三》:“﹝ 至元 二十七年二月﹞ 江西 贼 华大老 、 黄大老 等掠 乐昌 诸郡。”《元史·世祖纪十三》:“﹝三月﹞癸亥, 建昌 贼 丘元 等称大老,集众千餘人掠 南丰 诸郡。”
(7).方言。称地主、财主。《中国民间故事选·女中英雄周秀英》:“这时,邻近村子除了小孩,男男女女都参加了义兵,只有几户大老人家,他们不肯参加,只肯出点米做粮草。”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佐 zuǒ《國語辭典》

佐 [ zuǒ ]

  1. 辅助。如:「辅佐」、「佐理」。《左传·襄公十三年》:「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2. 劝饮、配食。《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三国吴·韦昭·注:「佐,犹劝也。」《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佐,助行酒。」
  1. 辅助的人员。如:「县佐」、「军佐」、「邮务佐」。
  1. 副的。《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升平(昇平)shēng píng
太平。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今宜改葬 蕃 武 ,选其家属诸被禁錮,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昇平可致也。”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平山冷燕》第一回:“话説先朝隆盛之时,天子有道,四海昇平,文武忠良,万民乐业。”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