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灵根(靈根)líng gēn
(1).神木的根。 晋 孙拯 《赠陆士龙》诗:“制动以静,祕景在阴,灵根可栖,乐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称。 唐 柳宗元 《种术》诗:“戒徒斸灵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马光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灵根逐 汉 臣,远自 河 源至。”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曲:“一丛凝露在沉香,移得灵根傍锦堂。” 清 秋瑾 《白梅》诗:“淡到罗浮忘色相,謫来尘世具灵根。”
(3).指才德修养。 汉 扬雄 《太玄·养》:“藏心於渊,美厥灵根。” 范望 注:“灵根,道德也。” 宋 黄庭坚 《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 咸池 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叶适 《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时侍郎,卓尔灵根,有光厥师,兼华众门。”
(5).对祖先的敬称。《文选·张衡〈南都赋〉》:“固灵根於 夏 叶,终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注:“ 刘累 自 夏 而迁於此,故云‘固灵根於 夏 叶’,终于 殷 周 秦 三代,然后 汉 兴乃蕃盛。”《文选·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殞,怨具尔之多丧。” 刘良 注:“灵根,灵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旧族,朝廷之夙将也。灵根自远,圣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二:“ 龙树 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 刘逸生 注:“灵根,指佛祖,这里具指 龙树 。”
(7).性灵,智慧。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中国 经二十餘朝之独夫民贼,闭塞其聪明,钳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黄庭内景经·上有章》:“灌溉五华植灵根。” 务成子 注:“灵根,舌本也。”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力守谁能发底火?深潜自足美灵根。”
(9).借指人的身体。《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灵根,酖毒不可恪。” 吕延济 注:“《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然灵根喻身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六:“荒淫伐灵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缘。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天子与贵妃尘中虽已造业,灵根尚未消尽。” ——《漢語大詞典》
(2).植物根苗的美称。 唐 柳宗元 《种术》诗:“戒徒斸灵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马光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灵根逐 汉 臣,远自 河 源至。”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曲:“一丛凝露在沉香,移得灵根傍锦堂。” 清 秋瑾 《白梅》诗:“淡到罗浮忘色相,謫来尘世具灵根。”
(3).指才德修养。 汉 扬雄 《太玄·养》:“藏心於渊,美厥灵根。” 范望 注:“灵根,道德也。” 宋 黄庭坚 《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 咸池 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叶适 《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时侍郎,卓尔灵根,有光厥师,兼华众门。”
(5).对祖先的敬称。《文选·张衡〈南都赋〉》:“固灵根於 夏 叶,终 三代 而始蕃。” 李周翰 注:“ 刘累 自 夏 而迁於此,故云‘固灵根於 夏 叶’,终于 殷 周 秦 三代,然后 汉 兴乃蕃盛。”《文选·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殞,怨具尔之多丧。” 刘良 注:“灵根,灵木之根,喻祖考也。”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旧族,朝廷之夙将也。灵根自远,圣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二:“ 龙树 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 刘逸生 注:“灵根,指佛祖,这里具指 龙树 。”
(7).性灵,智慧。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中国 经二十餘朝之独夫民贼,闭塞其聪明,钳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黄庭内景经·上有章》:“灌溉五华植灵根。” 务成子 注:“灵根,舌本也。”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力守谁能发底火?深潜自足美灵根。”
(9).借指人的身体。《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灵根,酖毒不可恪。” 吕延济 注:“《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然灵根喻身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六:“荒淫伐灵根,金膏恃延期。”
(10).仙缘。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天子与贵妃尘中虽已造业,灵根尚未消尽。” ——《漢語大詞典》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浮水 fú shuǐ
(1).漂于水面。《旧唐书·高骈传》:“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而入府第。”
(2).指在水上航行。《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3).泅水,在水里游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尚书左丞 甄琛 曰:‘ 吴 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漢語大詞典》
(2).指在水上航行。《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3).泅水,在水里游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尚书左丞 甄琛 曰:‘ 吴 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名-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 參見「天干 」條。
-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 姓。如晉代有干寶。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千寻(千尋)qiān xún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漢語大詞典》
互插 hù chā
在一项或一文件中用以描述关键字相互关系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很特殊的询问也可回答,且不致由于串扰造成假检索 ——《整理自网络》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