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月色无云喜共看,葛衣藜杖到君边。

强至宋代〕《月夜与陈行父杨公济吴常甫出诣蔡子难

月色无云喜共看,葛衣藜杖到君边。
宦游易作浮云散,人事难同好月圆。
菊露凄清吟可老,竹风幽洒坐疑仙。
明年席上天南北,合破高斋此夜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月色葛衣藜杖

月色 yuè sè
(1).月光。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 朱自清 《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2).指月亮。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怕怎的,待月色上来的时候,奴送三位娘去。”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葛衣 gé yī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漢語大詞典》
藜杖 lí zhàng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 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 ,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 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1. 「邊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