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修行先把家缘舍。

马钰金朝〕《桃源忆故人 赠老姚先生

修行先把家缘舍。莫顺人情谈话。慎勿攀高忽下。休著纤毫假。心猿意马无令耍。真净真清幽雅。神气和调惺洒。功满丹无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修行家缘

修行 xiū xíng
(1).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
(2).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1.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3.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4.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1. 量词:➊ ​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1.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1. 将:➊ ​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2.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1.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1.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2.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家缘(家緣)jiā yuán
(1).家业;家产。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著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
(2).犹家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念 竇娥 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爷无娘面。”
(3).指妻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他行踪杳然,他行踪杳然。有了俏家缘,风声儿落谁店?”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几番要丢了这桩道路,争奈没甚么养活家缘。”  ——《漢語大詞典》
舍 ( 捨 ) shě/shè《國語辭典》

舍 [ shè ]

  1. 房屋、住宅。如:「宿舍」、「田舍」、「房舍」、「茅舍」。
  2. 謙稱自己的住所。如:「寒舍」、「敝舍」。
  3. 飼養牲畜的地方。如:「豬舍」、「牛舍」。
  4. 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多見於元人小說、戲曲中。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自家鄭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兒周舍是也。」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近日有個客人,姓甚喚做甚舍。」
  5. 量詞。古代計算行軍里數的單位。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6. 一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1. 住宿、居住。《左傳·宣公二年》:「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2. 止息、停止。《左傳·哀公十五年》:「舍於孔氏之外圃。」
  3. 安置。《戰國策·魏策二》:「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為。」
  1. 對人謙稱自己卑幼的親屬或親戚。如:「舍弟」、「舍妹」、「舍親」。

舍 [ shě ]

  1. 放棄、放下。《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通「捨」。
  2. 除去、除開。《孟子·公孫丑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 止息、停止。《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