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庐。

释函可明代〕《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三

亦是前朝寺,寺毁空浮图。嵯峨插霄汉,寂寞守山隅。

老僧见再拜,持斧斫枯株。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庐。

四壁坚且厚,一径不崎岖。筑灶近古井,支床叠破书。

扫叶烧不尽,拾粟食有馀。明月造其堂,猛虎伏其闾。

山前清浅流,可以濯我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曲直任天

曲直 qū zhí
(1).弯曲和平直。《书·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唐 元稹 《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产五材以利用兮,曲直判而为民资。”
(2).是非;有理无理。《荀子·王霸》:“不卹是非,不治曲直。”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若我不分一箇曲直,必索要别辨箇是和非。” 老舍 《蜕》三:“在这机关里,没有是非,没有曲直,而只有毒刑与屠杀。”
(3).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别。《荀子·非相》:“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 王先谦 集解:“曲直犹能不也。”
(4).谓歌声的回曲与平缓。《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郑玄 注:“曲直,歌之曲折也。” 孔颖达 疏:“曲谓声音迴曲,直谓声音放直。”  ——《漢語大詞典》
任天 rèn tiān
谓任从天命。《宋书·顾觊之传》:“若藉数任天,则放情荡思;拘训驯范,则防虑检丧。”  ——《漢語大詞典》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1.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1.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1.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1.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3.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1.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2.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3.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1.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1. 姓。如汉代有然温。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1.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2.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3.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4.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5.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2.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3.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搆 gòu《國語辭典》

搆 [ gòu ]

  1. 引起、造成。如:「搆疾」、「搆怨」。《孟子·告子下》:「吾闻秦楚搆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同「构 」。
  2. 搭建。如:「搆木为巢」。
  3. 触及。如:「药品应放在小孩搆不著的地方才安全。」
茆 máo《國語辭典》

茆 [ mǎo ]

  1. 植物名。莼菜科莼菜属,多年生水草。多生于湖泊沼泽中。叶椭圆形,浮生水面。茎叶背面有黏液。夏日开暗红色花。嫩叶可食。《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七·毛诗音义下》:「郑小同云:『江南人名之莼菜,生陂泽中。』」
  2. 姓。如明代有茆永庆。

茆 [ máo ]

  1. 通「茅」。
庐 ( 廬 ) lú
庐 [ lú ]
  1. 房舍:茅~。~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b.庐舍和坟墓)。
  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