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要攀花柳。速修神秀。
马钰〔金朝〕《惜黄花 和师韵赠长安范公》
弃财戒酒。药囊系肘。常清静,便把虎龙引逗。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化愚迷、诗词如咒。休要攀花柳。速修神秀。玉壶中,有个自然红狗。日日吠青霄,谁知合著口。更披云、能飞解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名-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名-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 姓。如漢代有要競。
-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攀 pān《國語辭典》
攀 [ pān ]
動- 抓住物體往上爬。如:「攀登」、「攀爬」、「攀樹」。《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 依附。如:「高攀」。《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 牽連、牽扯。如:「誣攀」、「攀扯」、「攀供」。《三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 摘、折。如:「攀折」。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花柳 huā liǔ
(1).花和柳。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许月卿 《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
(2).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3).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4).花柳病的省称。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参见“ 花柳病 ”。 ——《漢語大詞典》
(2).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3).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4).花柳病的省称。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参见“ 花柳病 ”。 ——《漢語大詞典》
速 sù《國語辭典》
速 [ sù ]
副- 快、急。表时间。如:「迅速」、「速成」、「速写」。《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
- 邀请。《易经·需卦·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文选·张衡·南都赋》:「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 招致。《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国语·楚语下》:「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 速度的简称。如:「光速」、「音速」。
修 xiū《國語辭典》
修 [ xiū ]
动- 装扮、装饰。如:「修饰」。《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唐·李中〈春闺辞〉二首之一:「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 整治、修理,使恢复、合用。如:「整修」、「维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里有几件乐器坏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 建造、兴建。如:「修水库」、「修筑道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
- 涵养、锻炼。如:「修身养性」、「修心」。《文选·陆机·五等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 学习、研究。如:「自修」、「进修」。《韩非子·五蠹》:「今修文学,习言谈。」
- 著述、撰写。如:「修史」。《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 削、剪。如:「修指甲」、「修铅笔」。
- 长、高、远。如:「修长」。宋·苏轼〈满江红·东武南城〉词:「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 善、美好。唐·韩愈〈进学解〉:「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 有贤德的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 姓。如晋代有修肃。
神秀 shén xiù
(1).神奇秀美。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序》:“ 天台山 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唐 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万松叠翠》、《万横香雪》二图,寄韵设色,并极神秀。”
(2).聪明俊秀。 唐 杜甫 《和少府宴书斋》:“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
(3).指神采秀发。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眉宇儼图画,神秀射朝辉。” ——《漢語大詞典》
(2).聪明俊秀。 唐 杜甫 《和少府宴书斋》:“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
(3).指神采秀发。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眉宇儼图画,神秀射朝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