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白浪漫天眼自惊,吴儿一见欲飞鸣。

林亦之宋代〕《林校尉绍老挽词三首

白浪漫天眼自惊,吴儿一见欲飞鸣。
何人为述胶西事,十万楼船有姓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白浪漫天吴儿一见飞鸣

白浪 bái làng
雪白的波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诗:“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漢語大詞典》
漫天 màn tiān
(1).形容水势特别盛大。《书·尧典》“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孔颖达 疏:“天者,无上之物;漫者,加陵之辞,甚其盛大,故云‘若漫天’也。”
(2).谓罪恶极大。《史记·五帝本纪》:“ 尧 曰:‘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恶漫天,不可用也。”
(3).满天。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4).蔽天。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杨文公 大年 美鬚髯,一日早朝罢至都堂, 丁晋公 时在政府,戏谓之曰:‘内翰拜时鬚扫地。’公应声曰:‘相公坐处幕漫天。’ 晋公 知其讥己,而喜其敏捷,大称赏之。” 鲁迅 《〈两地书〉序言》:“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5).俗称农历八月大潮汛时,又遇台风而形成的水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亦繫时数之失耳。俗呼为海翻,为漫天。”
(6).无边际,无限度。参见“ 漫天要价 ”、“ 漫天叫价 ”。  ——《漢語大詞典》
眼 yǎn《國語辭典》

眼 [ yǎn ]

  1. 目,动物的视觉器官。如:「眼睛」、「浓眉大眼」。《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𪸩耳。」
  2. 孔穴。唐·杜甫〈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食尽波涛痕。」宋·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 关键、要点。如:「节骨眼」。《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
  4. 下围棋时,无棋子的空处称为「眼」。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一○首之七:「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红楼梦·第六二回》:「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
  5. 参见「[[板眼]]」条。
  6. 量词。计算眼睛看的次数的单位。如:「多看两眼」、「瞪了他一眼」。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吴儿(吴兒)wú ér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漢語大詞典》
一见(一见)
先秦 宋玉 九辩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唐 王维 送权二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唐 李白 戏赠郑溧阳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唐 杜甫 骢马行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骈字类编》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飞鸣(飛鳴)fēi míng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