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荃工写生,昌黎曾作记。

孙荪意清代〕《所爱猫为颖楼逐去作诗戏之

猫奴虽小畜,首载自《三礼》。祭与八蜡迎,圣人所不废。

而况爱者多,难以屈指计。立冢标霜眉,哦诗称粉鼻。

黄荃工写生,昌黎曾作记。五德谑见嘲,十玩图斯绘。

黄金铸像偿,沈香斫棺瘗。乃知爱猫心,无贵贱钜细。

余亦坐此癖,张搏绝相似。贮之绿纱帷,呼以乌圆字。

箬裹红盐聘,柳穿白小饲。时时绕膝鸣,夜夜压衾睡。

著书盈简编,颇自矜奇秘。神骏支公怜,笼鹅右军嗜。

所爱虽不同,玩物宁丧志。檀郎独胡为,似疾义府媚。

一旦触其怒,束缚遽捐弃。据座啖牛心,虽然名士气。

当门锄兰草,颇伤美人意。知君味禅悦,此举非无谓。

吞却死猫头,悟彻无上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写生昌黎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荃 quán《國語辭典》

荃 [ quán ]

  1. 一种香草。《玉篇·艸部》:「荃,香草也。」《楚辞·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1.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3.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4.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5.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6.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1.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写生(寫生)xiě shēng
(1).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 宋 范镇 《东斋纪事》卷四:“又有 赵昌 者, 汉州 人,善画花,每晨朝露下时,遶栏槛諦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 赵昌 ’。” 明 《徐氏笔精》:“惟 元 倪瓚 辈始喜写生,脱画家蹊径。”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譬如画家写生法,须见美人描翠娥。” 田汉 《苏州夜话》:“我们这些穷学生到 苏州 来写生,根本就不容易。”
(2).以写生手法所作的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张葆生》:“ 张尔葆 ,字 葆生 , 松江 人,弱冠即有名画苑,写生入能品。” 柯岩 《最美的画册》诗:“一个接一个地交出了写生,呵,一次又一次我惊奇地眨着眼睛。”
(3).犹写照。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然山皆积土,道不盈丈……飘尘喷人,不见草木。 梅尧臣 诗有‘古壁挂青苍’句,语虽佳,似不为此山写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道外这种远僻街巷,沿 松花江 边,几间土屋,围着洋铁皮木板乱七八糟钉成的短墙,养着几只泥猪;这就是 中国 人的写生。”参见“ 写照 ”。
(4).写出生意。指把对象写活。 宋 苏轼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之一:“ 边鸞 雀写生, 赵昌 花传神。”《壮悔堂文集》卷十附 清 贾开宗 《〈郭老仆墓志铭〉评》:“通篇淋漓写生,从来誌铭中第一。”  ——《漢語大詞典》
昌黎 chāng lí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