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秉 bǐng《國語辭典》
秉 [ bǐng ]
名- 成把、成束的谷物。《说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诗经·小雅·甫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梁·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
-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六斛为「一秉」。《集韵·上声·梗韵》:「秉,或曰粟十六斛为秉。」《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
- 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史记·卷七九·范 睢蔡泽传》:「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通「柄」。
- 姓。如汉代有秉宽。
- 用手执握。《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保持、坚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魔障套·三煞〉:「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
- 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秉众务,收密权。」
- 根据、依循。如:「秉公处理」。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威权(威權)wēi quán
(1).威势和权力。《管子·法法》:“法重於民,威权贵於爵禄。”《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自古人君,英雄如 汉武帝 ,聪明如 唐太宗 ,皆知用此三术,而自执威权之柄。”《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 髦 ( 曹髦 )畏威权,只得从之。” 蒋光慈 《北京》诗:“ 东交民巷 的洋房崭然, 东交民巷 有无上的威权。”
(2).犹权威。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应该在那威势煊赫的中间,看出真理的威权。”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Lunacharski又是音乐和戏剧的大威权。” ——《漢語大詞典》
(2).犹权威。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应该在那威势煊赫的中间,看出真理的威权。”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Lunacharski又是音乐和戏剧的大威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