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东离(东离)
后汉书西域传东离国居沙哥城在天竺东南三千馀里大国也 ——《骈字类编》
海上 hǎi shàng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沈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沈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漢語大詞典》
元本 yuán běn
(1).根本;首要。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下帷覃思,殫毫骋藻,幽赞太极,阐释元本。”《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宋书·孝武帝纪》:“尚书,百官之元本,庶绩之枢。” 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定二仪之元本兮,操七政之枢机。”
(2). 元 代刻印的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 本以下, 元 本次之。然 元 本源出於 宋 ,故有 宋 刻善本已亡,而幸 元 本犹存,胜於 宋 刻者。” ——《漢語大詞典》
(2). 元 代刻印的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 本以下, 元 本次之。然 元 本源出於 宋 ,故有 宋 刻善本已亡,而幸 元 本犹存,胜於 宋 刻者。” ——《漢語大詞典》
三洲 sān zhōu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仙山。 明 高启 《次韵酬张院长见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 洞庭 看玉镜,两山应是胜三洲。”
(2).歌曲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数行 巴陵 三江 之间,因作此歌。”参见“ 三洲歌 ”。 ——《漢語大詞典》
(2).歌曲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数行 巴陵 三江 之间,因作此歌。”参见“ 三洲歌 ”。 ——《漢語大詞典》
四人 sì rén
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漢語大詞典》
同契 tóng qì
(1).契合。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上同契於 稷卨 ,降合颖於 伊 望 。”《晋书·宣帝纪》:“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 宋 秦观 《王朴论》:“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
(2).犹同志;同心。 晋 陆机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与子。”《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载结同契。” ——《漢語大詞典》
(2).犹同志;同心。 晋 陆机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与子。”《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载结同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