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尔精髓,涤尔肝肠,洒然心地常清凉。
行端〔元代〕《思洞庭寄承天寺觉庵老师》
烟苍苍,涛茫茫,洞庭遥遥天一方。上有七十二朵之青芙蓉,下有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浆,中有美人兮佩服金鸳鸯。
游龙车,鸣月珰,直与造化参翱翔。忆昔天风吹我登其堂,饮我以金茎八月之沆瀣,食我以昆丘五色之琳琅。
换尔精髓,涤尔肝肠,洒然心地常清凉。非独可以眇四极轻八荒,抑且可以老万古凋三光。
久不见兮空慨慷,久不见兮空慨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精髓 jīng suǐ
(1).精气真髓。 五代 齐己 《祈真坛》诗:“何当断慾便飞去,不要九转神丹换精髓。”《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妇人自此梦境随邪,夜夜有狐狸假名抵姓,来摄其精髓。”
(2).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然读古人文字,以心入古文中,则得其精髓。”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二:“捲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於 湘 军。”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然读古人文字,以心入古文中,则得其精髓。”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二:“捲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於 湘 军。” ——《漢語大詞典》
涤 ( 滌 ) dí
涤 [ dí ]
- 洗:洗~。~濯。~除。~荡。~瑕荡秽。
- 古代指养祭牲的房子。
- 古代指音乐节奏急速。
肝肠(肝腸)gān cháng
比喻内心。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关山则风月凄愴, 陇水 则肝肠断絶。”《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文秀 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身子虽居 河南 ,那肝肠还掛在 苏州 ,那有心情看到书上。”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只近肝肠不近身,才见相知别有因。” 郭影秋 《悼孙泱同志》诗:“批评增信任,夜话露肝肠。” ——《漢語大詞典》
洒然(灑然)sǎ rán
(1).潇洒;洒脱。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杜叔温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 杨慎 《词品·严次山》:“ 严仁 字 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洒脱貌。《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3).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1).寒冷貌。《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2).肃敬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漢語大詞典》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洒脱貌。《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3).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1).寒冷貌。《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2).肃敬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漢語大詞典》
心地 xīn dì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
(2). 宋 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 高攀龙 《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
(3).居心,用心。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 陈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
(4).器量,胸襟。《水浒传》第十七回:“ 王伦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
(5).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元诗纪事》卷十引 元 黄肖翁 《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漢語大詞典》
(2). 宋 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 高攀龙 《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
(3).居心,用心。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 陈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
(4).器量,胸襟。《水浒传》第十七回:“ 王伦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
(5).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元诗纪事》卷十引 元 黄肖翁 《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清凉(清涼)qīng liáng
亦作“ 清凉 ”。
(1).寒凉;凉快。《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如无北向户屋,於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宋 苏轼 《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 清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緑,顿令烦暑化清凉。”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2).清静,不烦扰。《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清 李渔 《怜香伴·女较》:“纷纷桃李都收尽,方以外尚餘仙杏,贮我药笼中,引尔清凉境。”
(3).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 宣温,神仙长年。”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未央宫 有 清凉殿 。” ——《漢語大詞典》
(1).寒凉;凉快。《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如无北向户屋,於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宋 苏轼 《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 清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緑,顿令烦暑化清凉。”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2).清静,不烦扰。《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清 李渔 《怜香伴·女较》:“纷纷桃李都收尽,方以外尚餘仙杏,贮我药笼中,引尔清凉境。”
(3).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 宣温,神仙长年。”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未央宫 有 清凉殿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