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香风万家晓,和气九江春。

白朴元代〕《水调歌头 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香风万家晓,和气九江春。朝回冠盖得意,玉季和金昆。屈指登高旧节,侧耳称觞新语,采菊旧芳樽。南土爱王粲,东阁寿平津。节龙香,符虎重,印龟新。弓刀千骑如水,曾为下南闽。墙外阴阴桃李,庭下辉辉兰玉,一笑指庄椿。更看济时了,高卧道山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香风和气九江

香风(香風)xiāng fēng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漢語大詞典》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1. 參見「万俟 」條。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和气(和氣)hé qì
(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 《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3).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4).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 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5).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 《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 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6).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 《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7).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 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8).指调和血气。 宋 叶适 《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漢語大詞典》
九江
唐 崔颢 杂曲歌辞 长干曲四首 其二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唐 刘长卿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唐 皇甫冉 落第后东游留别 九江连涨海,万里任虚舟。
唐 顾况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火雷劈山珠喷日,五老峰前九江溢。
唐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唐 李洞 金陵怀古 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唐 李群玉 桑落洲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元 丁鹤年 次小孤山 山联庐霍朝三楚,水落荆扬限九江。  ——《骈字类编》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