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
白朴〔元代〕《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
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天公不禁自由身。放我醉红裙。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差比向来新。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爱人(愛人)ài rén
(1).爱护百姓;友爱他人。《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广陵王 ﹞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当太平之世……所奬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
(2).谓仰慕人。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爱人怀树,甘棠且犹勿翦。”
(3).可爱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4).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茅盾 《马达的故事》:“不曾听说 马达 有爱人,也没有谁发见过 马达 在找爱人。”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
(5).指丈夫或妻子。 瞿秋白 《乱弹·忏悔》:“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做这样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6).惹人喜爱。《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听説金子是件寳贝……你看看,黄澄澄的怪爱人儿。” ——《漢語大詞典》
(2).谓仰慕人。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爱人怀树,甘棠且犹勿翦。”
(3).可爱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4).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茅盾 《马达的故事》:“不曾听说 马达 有爱人,也没有谁发见过 马达 在找爱人。”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时期的唯一的爱人。”
(5).指丈夫或妻子。 瞿秋白 《乱弹·忏悔》:“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做这样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6).惹人喜爱。《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听説金子是件寳贝……你看看,黄澄澄的怪爱人儿。”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尤物 yóu wù
(1).指绝色美女。有时含有贬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杨伯峻 注:“尤物,指特美之女。”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於将来者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2).珍奇之物。《晋书·江统传》:“高世之主,不尚尤物。” 宋 陆游 《跋韩晋公子母犊》:“予平生见三尤物: 王公明 家 韩干 散马, 吴子副 家 薛稷 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 ——《漢語大詞典》
(2).珍奇之物。《晋书·江统传》:“高世之主,不尚尤物。” 宋 陆游 《跋韩晋公子母犊》:“予平生见三尤物: 王公明 家 韩干 散马, 吴子副 家 薛稷 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 ——《漢語大詞典》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名-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動-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花月 huā yuè
(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好教我出於无奈,泼前程只办的好栽排,想着这半生花月,知他是几处楼臺。” ——《漢語大詞典》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好教我出於无奈,泼前程只办的好栽排,想着这半生花月,知他是几处楼臺。”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