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神鸾威凤诡结形,夭矫古貌团深青。

李锴清代〕《凤台山蟠松歌

北山有若黄河水,直界中原九万里。碣石迤北东海西,骧首天门应箕尾。

凤台山高隈隩张,百灵呵护严閟藏。轩辕尧舜各已葬,开朗今乃归先皇。

卧龙之先先有符,地示灵效松一株。华盖将从紫极道,翠葆有待金根车。

元精遒气不外荡,诘曲纠盘互低仰。一折再折怒势伸,忽走圆梢垂八丈。

参差夜吹帝子声,宝瑟秋作湘灵响。神鸾威凤诡结形,夭矫古貌团深青。

萧骚众木不敢对,彼五大夫何足名。挺生神物意有在,用蔽风雨如殽陵。

于嗟乎蟠松蟠松汝何异,托根地上今天际。雪霜万里日月清,郁葱见汝缠佳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威凤夭矫古貌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1.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2.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3.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4. 姓。如汉代有神曜。
  1.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鸾 ( 鸞 ) luán
鸾 [ luán ]
  1. 传说凤凰一类的鸟:~凤。~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翔凤翥(形容书法笔势飞动)。~翔凤集(喻人才会聚)。
  2. 古同“銮”。
威凤(威鳳)wēi fèng
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关尹子·九药》:“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汉书·宣帝纪》:“ 九真 献奇兽, 南郡 获白虎威凤为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凤之有威仪者也,与《尚书》‘凤皇来仪’同意。”《宋书·符瑞志中》:“ 元康 四年, 南郡 获威凤。”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家鷄野鶩之蓄,无足爱贵,而威凤寳之。”  ——《漢語大詞典》
诡 ( 詭 ) guǐ
诡 [ guǐ ]
  1. 欺诈,奸滑:~称。~道。~诈。~辩(➊无理强辩;➋逻辑学上指似是而非的论证,如“~~论”)。
  2. 怪异,出乎寻常:~异。~怪。~秘(隐秘难测)。~谲。
  3. 责成:~求(责求,索讨,如“~~无已”)。
  4. 违反:言行相~。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1. 系(),绾(wǎn ):~网。~绳。~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结 [ jiē ]
  1.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形 xíng《國語辭典》

形 [ xíng ]

  1. 實體、身體。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2. 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3. 狀況。如:「情形」。
  4. 地勢。如:「地形」、「形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1. 表現、顯現。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 構成、變成。《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3. 描寫。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4. 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夭矫(夭矯)yāo jiǎo
亦作“ 夭蟜 ”。
(1).屈伸貌。《淮南子·脩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蝯自纵,好茂叶,龙夭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蟜枝格,偃蹇杪颠。” 张守节 正义引 郭璞 曰:“皆猨猴在树共戏恣态也。夭蟜,频申也。”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2).纵恣貌。《文选·张衡〈思玄赋〉》:“偃蹇夭矫,娩以连卷兮。” 李善 注:“夭矫,自纵恣貌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余尝见碑本,字势夭矫,洒落奇妙。”
(3).木枝屈曲貌。《汉书·扬雄传上》:“踔天蟜,娭涧门。” 颜师古 注:“夭蟜,亦木枝曲也。” 王统照 《这时代》诗:“古旧的树木被砍作柴薪再不能夭矫作态。”  ——《漢語大詞典》
古貌 gǔ mào
古朴的形貌。 唐 韩愈 《孟生》诗:“ 孟生 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 马拯 ﹞见一老僧,古貌庞眉,体甚魁梧。” 明 周筼 《哭然公》诗:“古貌世莫见,高风予夙闻。”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南州逸事》:“同朝 京江 张相国 玉书 ,古貌清臞。”  ——《漢語大詞典》
团 ( 團 ) tuán
团 [ tuán ]
  1. 圆形:~扇。~脐。
  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
  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
  4. 会合在一起:~聚。~圆。
  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
  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
  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
  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青 qīng《國語辭典》

青 [ qīng ]

  1. 颜色:➊ ​ 绿色。唐·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➋ ​ 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➌ ​ 黑色。如:「玄青」。
  2. 绿色的草木、山脉。如:「踏青」、「万年青」、「青黄不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 竹皮。如:「汗青」。
  4. 大陆地区青海省的简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绿色的。如:「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2. 蓝色的。如:「青天白日」。
  3. 黑色的。如:「青布」、「青衣」。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年轻的。如:「青年」、「青春」。

青 [ jīng ]

  1. 参见「青青」(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