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闲愁(閒愁)xián chóu
亦作“闲愁”。 无端无谓的忧愁。 唐 张碧 《惜花》诗之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明 文徵明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 ——《漢語大詞典》
四十
唐 杜甫 八哀诗 其五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唐 王昌龄 河上老人歌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唐 白居易 归田三首 其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唐 李洞 叙旧游寄栖白 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
唐 李涉 题温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 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唐 王昌龄 河上老人歌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唐 白居易 归田三首 其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唐 李洞 叙旧游寄栖白 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
唐 李涉 题温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 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骈字类编》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不惑 bù huò
(1).谓遇事能明辨不疑。《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唐 韩愈 《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2).《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荣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漢語大詞典》
(2).《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荣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