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韩公住处皆荒服,区册归时及早春。

袁凯明代〕《姚性存将归鹤沙以诗见别次韵

十年避地谁知我,此日看君自可人。
空谷正思驹皎皎,清溪还度石磷磷。
韩公住处皆荒服,区册归时及早春。
闻道沙边风俗好,老夫东望欲为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住处荒服及早

韩 ( 韓 ) hán
韩 [ há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住处(住處)zhù chù
(1).居住的处所。《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 偃 住处也。” 唐 王维 《田家》诗:“住处名 愚谷 ,何烦问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我于三周前回到原住处。”
(2).指栖身之所。《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个住处,便随遇而安。”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荒服 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禹贡》:“五百里荒服。” 孔 传:“要服外之五百里,言荒又简略。”《史记·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荒服仍 周 甸,深山尚 禹 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閒猪犬。”参见“ 五服 ”。  ——《漢語大詞典》
区 ( 區 ) qū/ōu
区 [ qū ]
  1. 分别:~分。~别。
  2. 地域:地~。~划。
  3. 〔~~〕小,细微:如“~~小事”。
  4.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市辖~。
区 [ ōu ]
     ◎ 姓。
册 ( 冊 ) cè
册 [ cè ]
  1.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花名~。画~。
  2. 量词,指书籍:一~书。
  3.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命。~封。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及早 jí zǎo
趁早。 隋 江总 《闺怨篇》:“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不如及早归山去,我则怕为官不到头,枉了也干求。”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们发动战争,他们也愿极快地结束战争,好及早地享受两天由胜利得来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