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征西讨十余载,变化不异云雷随。

宋濂明代〕《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大将军帅师取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
平。
越明年冬,上将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念开国诸臣劳烈,
锡以铁券,以申带砺之誓。
下礼官议其制度,近臣奏言:“唐和陵时尝赐。
钱武肃王十五世孙尚德实宝藏之。
”上遣使者即其家访焉。
尚德奉诏椟券及五王遗像上之。
上御外朝观之,敕省臣宴于仪曹。
已而尚德思东归,命还其券与像,以礼敦遣。
钱氏宝有此券已五百载。
宋淳化中,杭守臣尝连玉册进之。
元丰五年,又进之。
宋季兵乱,券沉官渭水中五十六年。
元至顺二年,渔人获之,售于尚德之父世珪,迄今而尚德
又进之。
是尝三登天子之庭,其间或显或晦,虽若类灵物诃护,亦
其子孙之多贤,能保守而弗坠也。
尚德字允一,天台人。
大明天子开鸿基,雄兵百万皆虎貔。
东征西讨十余载,变化不异云雷随。
功成治定四海一,剖券分符恩泽施。
前王遗制久已泯,钱氏世宝犹无亏。
天使持书往征取,有翁橐负来丹墀。
鞠躬俯伏再拜起,旋解韬籍重重披。
精铁锻成大逾瓦,中突傍偃形如箕。
又如玄甗剖其半,一片玄玉谁瑕疵。
凿窾填金文绚烂,笔画方整蟠蛟螭。
誓辞三百有余字,河山带砺无嫌疑。
继陈五王有真像,仿佛犹是唐冠衣。
腰围白玉金作跂,吻角左右分三髭。
重瞳回光屡下照,笑语逾觉天颜怡。
便敕大官给珍馔,上尊法酒浇琼卮。
忆初唐纲既解纽,恣舞鳝号狐狸。
斗牛王气果凌厉,豫章占术元非欺。
八都健卒猛如虎,指挥不异驱婴儿。
罗平鸟图骋怪幻,内黄外白跳狂痴。
龙剑一挥赴水死,大勋星日同照垂。
因兹锡券代牲歃,彭城开府如三司。
衣锦城空嘉树老,共守尚有三楼危。
淳化元丰两进入,龙光曾受天王知。
炎精讫录九鼎沸,一旦失去官河糜。
岂伊神物欲变化,相逐雷剑为龙飞。
孰知渔者一举网,所获非鳖还非龟。
终然鬼物所诃护,不使光彩埋荒陂。
泥涂沙砾幸免累,宝玉大弓欣有归。
我知天意实有在,武肃弘烈何堪微。
八州生灵数百万,拔出水火行中逵。
子孙食报岂终极,政如稼穑随年肥。
高牙大纛入黄阁,金章盭绶趋彤闱。
不知堆床定几笏,但见肘印悬累累。
七世珥貂未足拟,一门三戟终前衰。
况翁文采烂五色,嗜古不管头如丝。
秦淮呼酒话离别,远盼官舸如星驰。
于时同云幂四野,势欲酿雪增寒威。
行行若过表忠观,好剔苍藓看残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征西讨变化不异云雷

东征西讨(東征西討)dōng zhēng xī tǎo
谓四处征伐。 唐 杨炯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鉞,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众,可以当於丈夫。”《元史·木华黎传》:“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鋭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復遗恨。”《杨家将演义》第四一回:“若区区 汉高皇 、 宋太祖 等,特凡夫俗子耳,尚且东征西讨,遂成帝业。倘我遇之,彼当退避三舍矣。”  ——《漢語大詞典》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1.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载 [ zài ]
  1.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不异(不異)bù yì
没有差别;等同。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虽歷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 唐 杜甫 《兵车行》:“况復 秦 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宋 朱熹 《刘十九府君墓志铭》:“盖与先生不异,而温厚谨良则又过之。”  ——《漢語大詞典》
云雷(雲雷)yún léi
(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漢語大詞典》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