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林未到闻人说,护国门前最逼真。

许景衡宋代〕《罗源护国院危簿以为大类庐山因作两绝句 其二

东林未到闻人说,护国门前最逼真。亦有远公能好客,他年同作社中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林闻人门前逼真

东林(東林)dōng lín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 庐山 东林寺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 东林寺 ”。
(3).指 明 末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 东林党 ”。
(4).指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参见“ 东林书院 ”。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闻人(聞人)wén rén
复姓。《后汉书·灵帝纪》:“太僕 沛国 闻人袭 为太尉。” 李贤 注:“姓 闻人 ,名 袭 ,字 定卿 。《风俗通》曰:‘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其后氏焉。’”
(1).有名望的人。《荀子·宥坐》:“夫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也。” 杨倞 注:“闻人,谓有名为人所闻知者也。”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皆厚其餼赂,或作謌诗以嘉童子。”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学业固陋,又不能与世之闻人者齿。”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六:“关于离婚的事情,在别国往往在报上的‘社会新闻’里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涉及名流闻人和社会花的时候,要使不少访员先生们忙得屁滚尿流,汗流浃背!”
(2).特指旧社会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 沙汀 《淘金记》二二:“是的,消遣!若果误认他们嫖娼,那是不正确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是 北斗镇 的闻人,他们一向是并不放浪的;但于新‘货’到的时候逢场作戏一番而已。” 徐铸成 《杜月笙正传》二:“我在这一节里,写这位‘闻人’的出生,童年生活,直到他升为‘大亨’、‘闻人’的全过程。”  ——《漢語大詞典》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护 ( 護 ) hù
      护 [ hù ]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
      2. 救助:~护。
      3. 掩蔽,包庇:~短。庇~。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门前(门前)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唐 王维 戏嘲史寰 正值楚王宫里至,门前初下七香车。
      唐 杜甫 春水生二绝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唐 李端 相和歌辞 襄阳曲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唐 刘禹锡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 其一 鱼庵 枕上悉渔经,门前空钓具。
      唐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骈字类编》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1.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2.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1.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1.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逼真(偪真)bī zhēn
      (1).极像真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又有 白马山 ,山石似马,望之逼真。” 明 汤显祖 吕硕园 《还魂记·玩真》:“小娘子画似 崔徽 ,诗如 苏蕙 ,行书逼真 魏夫人 。”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假葡萄无论如何逼真,不会有美好的味道。”
      (2).确实;真切。《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宗师见是个披髮童生,眉清目秀,知是逼真 晁梁 无疑。”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情景逼真,非老於醉乡者不能道。”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章:“ 祝永康 一直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怎么会有个父亲救他呢?可是那位护士讲的逼真逼真。”
      逼真,极为相似。《花月痕》第九回:“偪真 铁崖 乐府,又是一枝好手笔,足与 韩荷生 旗鼓相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