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
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
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
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
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
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
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
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
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草色映罗裙,逐伴踏花去。
涧水湿弓鞋,逡巡避母怒。忽忽三十年,仍向峰头住。
世事几兴衰,家门亦多故。徵兰不可期,弄瓦杳无与。
出户泪如丝,入户泪如雨。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
安得辞人间,洒扫侍仙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生 rén shēng
(1).人出生;人类产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
(2).指人的一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人的生存和生活。《左传·成公二年》:“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后汉书·张霸传》:“人生一世,但当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一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人的生存和生活。《左传·成公二年》:“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后汉书·张霸传》:“人生一世,但当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几何(幾何)jǐ hé
(1).犹若干,多少。《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马瑞辰 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 始皇 问 李信 :‘吾欲攻取 荆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新唐书·李多祚传》:“﹝ 张柬之 ﹞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小子费亦不貲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老残游记》第三回:“ 高公 又问:‘药金请教几何?’” 郭小川 《春歌》之二:“战斗的诗情能装千筐万箩,而我的笔墨呢,又有几何!”
(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 ——《漢語大詞典》
(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 ——《漢語大詞典》
年光 nián guāng
(1).年华;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 陈允平 《永遇乐》词:“蔷薇旧约,樽前一笑,等闲辜负年光。” 清 江昱 《齐天乐》词:“年光迅羽,怕游倦 相如 ,后期难许。”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从前的快乐光阴,现在追想起来,恨不得使他‘年光倒流’了。”
(2).春光。 唐 王绩 《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唐 李观 《御沟新柳》诗:“御沟迴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水緑沙平一带春,雪晴风暖不生尘。年光到处皆堪赏,能解閒行有几人。”
(3).年成,年景。 姚雪垠 《长夜》十七:“因为年光太坏,逼得他非蹚不可。” ——《漢語大詞典》
(2).春光。 唐 王绩 《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唐 李观 《御沟新柳》诗:“御沟迴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水緑沙平一带春,雪晴风暖不生尘。年光到处皆堪赏,能解閒行有几人。”
(3).年成,年景。 姚雪垠 《长夜》十七:“因为年光太坏,逼得他非蹚不可。”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驰骛(馳騖)chí wù
亦作“ 驰鶩 ”。
(1).疾驰;奔腾。《逸周书·文傅解》:“畈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騖,土不失宜。”《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驾青龙以驰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王逸 注:“言极疾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騖。”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悲凹嶮兮,唯流水而驰騖。” 唐 独孤及 《唐故殿中侍御史赠考功郎中萧府君文章集录序》:“方将乘惊风以驰騖,视青云如咫尺,天道何喜而无报?” 清 李霨 《枫岭》诗:“驰騖违所往,邅迴增忧色。”
(2).奔走;奔竞。《史记·李斯列传》:“今 秦王 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騖之时而游説者之秋也。” 唐 独孤及 《送张泳赴举入关序》:“彼驰鶩乎士林者,鲜不争九流之胜负,徇三川之声利。” 明 何景明 《饮酒》诗:“寄言驰鶩子,从今任去留。”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身外驰騖息,胸中块礧平。”
(3).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按史之於书也,有其事则记,无其事则闕, 马迁 之驰騖今古,上下数千载,《春秋》已往,得其遗事者,盖唯 首阳 之二子而已。” 宋 徐铉 《奉酬度支陈员外》诗:“古来贤达士,驰鶩唯羣书。”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秦 汉 以后,佛老盛行 中国 ,才智之人皆驰騖於清净虚无之学。” ——《漢語大詞典》
(1).疾驰;奔腾。《逸周书·文傅解》:“畈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騖,土不失宜。”《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驾青龙以驰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王逸 注:“言极疾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騖。”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悲凹嶮兮,唯流水而驰騖。” 唐 独孤及 《唐故殿中侍御史赠考功郎中萧府君文章集录序》:“方将乘惊风以驰騖,视青云如咫尺,天道何喜而无报?” 清 李霨 《枫岭》诗:“驰騖违所往,邅迴增忧色。”
(2).奔走;奔竞。《史记·李斯列传》:“今 秦王 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騖之时而游説者之秋也。” 唐 独孤及 《送张泳赴举入关序》:“彼驰鶩乎士林者,鲜不争九流之胜负,徇三川之声利。” 明 何景明 《饮酒》诗:“寄言驰鶩子,从今任去留。”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身外驰騖息,胸中块礧平。”
(3).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按史之於书也,有其事则记,无其事则闕, 马迁 之驰騖今古,上下数千载,《春秋》已往,得其遗事者,盖唯 首阳 之二子而已。” 宋 徐铉 《奉酬度支陈员外》诗:“古来贤达士,驰鶩唯羣书。”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秦 汉 以后,佛老盛行 中国 ,才智之人皆驰騖於清净虚无之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