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关山(關山)guān shān
(1).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前蜀 朱希济 《谒金门》词:“秋已暮,重叠关山歧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峻青 《秋色赋》:“他自然没经过当年他祖父经历的那种关山万里四处流浪的苦难日子。”
(2).比喻难关。 郭小川 《秋歌》之二:“是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是我们,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 柯岩 《美的追求者》:“你已闯过了重重关山,穿过了疾风暴雨走过来了。”
(3).山名。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部。有 大关山 、 小关山 。 大关山 为 六盘山 高峰, 小关山 平行于 六盘山 之东,南延为 崆峒山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难关。 郭小川 《秋歌》之二:“是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是我们,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 柯岩 《美的追求者》:“你已闯过了重重关山,穿过了疾风暴雨走过来了。”
(3).山名。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部。有 大关山 、 小关山 。 大关山 为 六盘山 高峰, 小关山 平行于 六盘山 之东,南延为 崆峒山 。 ——《漢語大詞典》
寄迹(寄蹟)jì jì
同“ 寄蹟 ”。 唐 郑谷 《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即目於招贤馆寄跡,以伺圣旨御笔除授。”《再生缘》第六四回:“ 南海 伽蓝曾寄跡,中朝水墨近传神。”
同“ 寄迹 ”。 宋 梅尧臣 《代书寄王道粹学士》诗:“况约他时来寄蹟,何须今日去论文。”
犹言暂时托身;借住。 晋 陶潜 《命子》诗:“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天宝 末,盗覆二 京 ,士女奔骇。 柳氏 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髮毁形,寄迹 法灵寺 。”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同好四五人,招寻忘出处,寄迹依琳宫,双 松 得儔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漢語大詞典》
同“ 寄迹 ”。 宋 梅尧臣 《代书寄王道粹学士》诗:“况约他时来寄蹟,何须今日去论文。”
犹言暂时托身;借住。 晋 陶潜 《命子》诗:“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天宝 末,盗覆二 京 ,士女奔骇。 柳氏 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髮毁形,寄迹 法灵寺 。”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同好四五人,招寻忘出处,寄迹依琳宫,双 松 得儔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题咏(題詠)tí yǒng
亦作“ 题咏 ”。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復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嗣復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餘人。”
(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甚至於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牘,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红楼梦》第二三回:“话説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録妥协,自己编次,敍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 ——《漢語大詞典》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復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嗣復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餘人。”
(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甚至於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牘,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红楼梦》第二三回:“话説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録妥协,自己编次,敍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 ——《漢語大詞典》
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伤怀(傷懷)shāng huái
伤心。《诗·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愴然伤怀。” 宋 秦观 《满庭芳》词:“伤怀,增悵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明 谢谠 《四喜记·红楼遣思》:“对景越伤怀,并头花空满臺,今番受尽相思害。” 朱自清 《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品评(品評)pǐn píng
评价;评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於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元 陈镒 《次韵齐子和山长过访》:“明朝又向山城去,满路梅花入品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某妾﹞闻窗外帘隙,有数十人悄语品评其妍媸,忸怩不敢举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人们在交头接耳……品评着没过门的媳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