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宠负恃亦常理,何乃弃置行路傍。
蔡戡〔宋代〕《朱朝宗割爱嫁遣侍儿忘情如此是可尚也因作忘情吟以道哀怨之意》
风流汉署尚书郎,蛾眉列屋呈新妆。中有一人十四五,雪肤花艳倾后房。
妒宠负恃亦常理,何乃弃置行路傍。妾如桃李眩颜色,君如铁石为心肠。
忆昔赠君绿绮琴,佳期密意寓琴心。白雪阳春世寡和,高山流水谁知音。
燕子楼中空寂寞,凤凰台上忍登临。瓶沉簪断不堪说,钗分镜破何由寻。
君不见韩退之,绛桃柳枝二侍儿。别来柳枝已飞去,故作镇州初归诗。
又不见白乐天,小蛮樊素争取怜。晚年樊素欲谢遣,因赋不能忘情篇。
从来我辈情所钟,绵绵此恨今古同。世间尤物最为累,须信万事浮云空。
二公号为知道者,未免爱欲缠胸中。果能脱去如敝屣,自古未有贤于公。
料得文君对长卿,小窗时鼓一再行。幽愁暗恨欲备写,离鸾别鹤难成声。
知君手种堂前柳,春风披拂还轻盈。怜新弃旧似浅薄,如君未必真忘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妒 dù《國語辭典》
妒 [ dù ]
動- 因別人勝過自己而內心忌恨。如:「妒忌」。《列子·說符》:「爵高者人妒之,官人者主惡之。」《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宠 ( 寵 ) chǒng
宠 [ chǒng ]
- 爱:~爱。~儿。~信。~幸。得~。失~。争~。
- 纵容,偏爱:别把孩子~坏了。
- 妾:纳~。
- 推崇:尊~。
负恃(負恃)fù shì
(1).仗恃,凭借。《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而 太谷 民负恃强力,欲私其有,乃堤防遏絶之。”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四章:“今虏负恃徒众,凭陵 江 汉 ,义师寡弱,天下寒心。”
(2).依仗其可凭借者;有所依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清 查慎行 《翁康饴寓斋看芍药分韵得面字》:“负恃各争妍,谁能分最殿。” ——《漢語大詞典》
(2).依仗其可凭借者;有所依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清 查慎行 《翁康饴寓斋看芍药分韵得面字》:“负恃各争妍,谁能分最殿。”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常理 cháng lǐ
(1).一般的规律。 晋 陶潜 《形赠影》诗:“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宋 欧阳修 《笔说·物有常理者》:“凡物有常理而推之不可知者圣人之所不言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其人长至二丈,有不可以常理论也。”
(2).通常的道理。《晋书·五行志下》:“此是非常事,不得以常理断之。” 孙中山 《革命军是打破不平等的》:“革命军就是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斗是非常的战斗,不可以常理论。” ——《漢語大詞典》
(2).通常的道理。《晋书·五行志下》:“此是非常事,不得以常理断之。” 孙中山 《革命军是打破不平等的》:“革命军就是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斗是非常的战斗,不可以常理论。” ——《漢語大詞典》
何乃 hé nǎi
(1).怎能,何能。《史记·蒙恬列传论》:“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后汉书·列女传·袁隗妻》:“乃初成礼, 隗 问之曰:‘妇奉箕箒而已,何乃过珍丽乎?’”
(2).何况。《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史记·东越列传》:“且 秦 举 咸阳 而弃之,何乃 越 也!” 明 李东阳 《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讎!”
(3).何故,为何。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 辟阳侯 曰:‘ 平原君 母死,何乃贺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余乙巳春……作诗纪事,中有云:‘窃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势定可吞埏垓;何乃千里一曲直,如汞泻地往復回?’” ——《漢語大詞典》
(2).何况。《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史记·东越列传》:“且 秦 举 咸阳 而弃之,何乃 越 也!” 明 李东阳 《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讎!”
(3).何故,为何。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 辟阳侯 曰:‘ 平原君 母死,何乃贺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余乙巳春……作诗纪事,中有云:‘窃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势定可吞埏垓;何乃千里一曲直,如汞泻地往復回?’” ——《漢語大詞典》
弃置(棄置)qì zhì
(1).抛弃,扔在一边。 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 宋 陆游 《读书未终卷而睡有感》诗:“暮年缘一懒,百事俱弃置。”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弃置久不调,流尘被朱丝。” 清 陈梦雷 《拟古诗青青河畔草》:“结髮与君知,相要以终老,何堪一分手,弃置在远道。” 毛泽东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切守备薄弱之据点和城市则坚决攻取之……一切守备强固之据点和城市则暂时弃置之。”
(2).谓不被任用。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復陈。” 唐 王维 《老将行》:“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明 高叔嗣 《送别德兆武选放归》诗:“罢归时共惜,弃置古常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李忠定公》:“ 孝宗 贤君, 忠定 名臣,同时而不相知如此。则 忠定 在 绍兴 中,其弃置屏斥,不亦宜乎!” ——《漢語大詞典》
(2).谓不被任用。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復陈。” 唐 王维 《老将行》:“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明 高叔嗣 《送别德兆武选放归》诗:“罢归时共惜,弃置古常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李忠定公》:“ 孝宗 贤君, 忠定 名臣,同时而不相知如此。则 忠定 在 绍兴 中,其弃置屏斥,不亦宜乎!” ——《漢語大詞典》
行路 xíng lù
(1).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动-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动-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名-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