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算来只有鄱湖月,落寞情怀与我同。

陈忠平清代〕《春分应世界汉诗同好会诗题韵限一东

又是一年花事好,半匀稚绿杂盈红。梅时雨接杏林雨,破冻风催惊蛰风。

舞蝶游蜂俱绰约,渔汀鸥渚各葱茏。算来只有鄱湖月,落寞情怀与我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算来只有鄱湖落寞情怀

算来(算來)suàn lái
计算起来;推测起来。 宋 范成大 《重送文处厚》诗:“算来无似君瀟洒,来往空船载月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 江 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沈约 一般, 潘 郎无二,算来都为相思事。”  ——《漢語大詞典》
只有 zhǐ yǒu
(1).唯有,仅有。 宋 苏轼 《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煢然孤独,无与晤语,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 老舍 《黑白李》:“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唐 韩愈 《皇太后挽歌》之三:“只有朝陵日,粧奩一暂开。” 宋 苏轼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复过虔再次前韵》:“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鄱湖 pó hú
鄱阳湖 的省称。 清 方文 《大孤塘阻雪》诗:“ 鄱湖 雨雪繁,半月犹不晴。”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我浮 鄱湖 望 五老 ,万仞秀出天中间。”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落寞 luò mò
(1).落拓,潦倒。《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是一时运限不好,如此落寞。” 金 王若虚 《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继遭丧乱,生理日艰,晚达 汴梁 ,纔试充史院书写,不胜落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学浮荡耶?”
(2).冷落,寂寞。 唐 辨才 《设缸面酒款萧翼》诗:“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朱子语类》卷一二二:“ 吕丈 在乡里,方取其家来,骨肉得团聚,不至落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是点缀吾居,使不落寞者,榴也。” 王统照 《纪梦》:“她是孤寂的、落寞的,如同远处跑来的一个陌生人。”  ——《漢語大詞典》
情怀(情懷)qíng huái
(1).心情。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 唐 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鬱闷情怀。”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2).情趣;兴致。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 刘霞裳 和云:‘ 刘郎 去后情怀减,不肯红粧直到今。’”
(3).犹胸怀。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