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义阙三益,诫替离群。

曹摅魏晋〕《赠欧阳建诗

嗟我良友,惟彦之选。弱冠参戎,既立南面。或踊而升,蔚焕其变。

岂徒虚声,考绩畿甸。约政理繁,事省功辩。如何勿思,自我不见。

乃命仆夫,北临其县。

义阙三益,诫替离群。侧想谠言,愿同兰芬。谓芒盖高,载越其坟。

涉境登朝,信惟惠君。烈烈威禁,肃如风云。谁言善蔽,在幽必闻。

鹤鸣既和,好爵亦分。

昔有豹产,实能魏郑。在汉黄邵,克堪敷政。著名上代,千载遗咏。

仰瞻先踪,可不斯竞。方六七十,观化贤圣。分河跨土,于兹为盛。

茂勉不堕,古人所病。

汤汤洪川,朝宗于海。芒芒甫田,稼穑攸在。瞻彼南亩,勤血𨼊殆。

鉴此长流,朝夕莫改。念兹在兹,非孰肯□。慎终如始,今问遂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益离群

义 ( 義 ) yì《國語辭典》
  1. 「义 」的异体字。
阙 ( 闕 ) quē/què
阙 [ quē ]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2. 过错:~失。
  3. 姓。
阙 [ què ]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3.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三益 sān yì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漢語大詞典》
诫 ( 誡 ) jiè
诫 [ jiè ]
  1. 警告,劝人警惕:告~。
  2. 文告。
  3. 文体名:~敕。
替 tì《國語辭典》

替 [ tì ]

  1. 廢除。如:「替廢」。《說文解字·竝部》:「替,廢也。」《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2. 衰敗、衰落。如:「衰替」、「興替」。《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風頹化替,莫相糾攝。」
  3. 代替。如:「更替」、「替換」、「他因冒名頂替,而被取消比賽資格。」
  1. 為。如:「你有今天的成就,大家都替你高興。」、「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別替孩子們操心了。」
  2. 向、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是替你說過了,方住此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你不去,同令郎在我這裡喫了飯,我回來還有話替你說。」
  1. 和、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一院中的人沒一個不替他相好,說得來的。」
离群(離羣)lí qún
(1).离开众人。《易·乾》:“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 孔颖达 疏:“ 何氏 云:所以进退无恒者,时使之然,非苟欲离羣也。” 唐 皇甫曾 《送元侍御充使湖南》诗:“离羣復多病,岁晚忆 沧州 。” 清 钱谦益 《潞河别刘咸仲吏部》诗:“衰鬢数茎还去国,秋风一叶又离羣。”
(2).超群。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篤生异人,絶类离羣。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