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祗牙有常,惟神无方。

佚名隋代〕《景德祀九宫贵神三首

祗牙有常,惟神无方。
回飚整驭,垂休降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有常无方

祗 zhī《國語辭典》

祗 [ zhī ]

  1. 恭敬的。如:「祗颂学祺」、「祗请尊安」。《南史·卷四○·黄回传》:「回既贵,祗事戴明宝甚谨。」
  2. 适、仅、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牙 yá《國語辭典》

牙 [ yá ]

  1. 人或动物口腔中,用来研磨、咀嚼食物的器官。如:「门牙」、「齿牙动摇」。
  2. 象牙的简称。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二首之一:「琉璃药碗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骠传》:「去节无爪,以蜡实首,上加师子头,以牙为之。」
  3. 买卖时居中的介绍人。如:「牙人」、「牙郎」、「牙商」、「牙婆」、「牙行」。《水浒传·第三七回》:「兄弟张顺,他却如今自在江州做卖鱼牙子。」
  4. 官署、衙门。《资治通鉴·卷二○七·唐纪二十三·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咬。《战国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汉·高诱·注:「牙,言以牙相噬。」
有常
风俗通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分类字锦》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1.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2.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3.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4. 姓。如汉代有神曜。
  1.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无方(無方)wú fāng
(1).没有方向、处所的限制。谓无所不至。《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孔颖达 疏:“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 晋 陆云 《南征赋》:“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括无方而大誥,集率土而贞观。”
(2).无定法;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郑玄 注:“方,犹常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 清 冒襄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
(3).没有方法;不得法。《穀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教习无法,考察无具,奬劝无方,一旦有事,製造无人,则归咎於 华 人之不可用。”
(4).犹言不拘一格。《孟子·离娄下》:“ 汤 执中,立贤无方。” 朱熹 集注:“方,犹类也。立贤无方,惟贤则立之於位,不问其类也。”《金史·选举志一》:“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计。”《清史稿·世祖纪二》:“癸卯,諭曰:‘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
(5).谓变化无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无所不通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
(6).无与伦比。 汉 牟融 《理惑论》:“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捨而不学乎?”《晋书·苻坚载记上》:“观其才略,权智无方。” 唐 李德裕 《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
没有边际。《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程颐 传:“广大无穷极也。”《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