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清。冷眼都醒。

吴湖帆清代〕《紫萸香慢 次姚江村韵,紫菊花

傍东篱、閒寻幽圃,一尊拟约渊明。凭秋来高致,似寒蝶,惜倾城。

要倩花王低首,叹名园吟魏,换却春情。任绡笼雾织,欲起谪仙人。

佐隽赏、好呼酒兵。

风清。冷眼都醒。论节晚,惯谁平。借颦施写影,肥环夺宠,芳谱重评。

可怜玉烟生处,怨多少,在荒陵。忍看他、素英飘坠,翠云深院,天阔凄点疏星。

花泪暗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风清冷眼

风清(風清)fēng qīng
(1).谓风轻柔而凉爽。 南朝 梁元帝 《锺山飞流寺碑》:“云聚峰高,风清鐘彻。” 唐 戴叔伦 《泊湘口》诗:“露重猿声絶,风清月色多。”
(2).谓社会清平。《魏书·邢峦传》:“ 淮 外謐以风清, 荆 沔 於焉肃晏。”   ——《漢語大詞典》
冷眼 lěng yǎn
(1).冷静、客观的眼光。 唐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诗:“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説却为寃。”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他可有浑身俏,我偷将冷眼窥,端的个眉清目秀多伶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府尹冷眼看 吴氏 时节,见他面上毫无不忍之色,反跪上来道:‘求老爷一气打死罢!’” 清 李渔 《慎鸾交·论心》:“所以我辈择偦,全要具一副冷眼,看他举动如何。”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妯娌》:“冷眼看了一个月,二妈觉得日子倒是过得极平稳,但自己盼望的那种和气却看不到。”
(2).冷漠的眼光;轻蔑的眼光。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正是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你寧可将我来埋寃,莫将我爹娘冷眼看。” 丁玲 《母亲》一:“有两个小孩子,拖着她,家产完了,伯伯叔叔都像狼一样的凶狠,爷爷们不做主,大家都在冷眼看她。”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