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士 dào shì
(1).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 ,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 ,载盐往来 太原 、 上党 ,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
(3).道教徒。《梁书·沈约传》:“﹝ 沈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4).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漢語大詞典》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 潘烂头 ,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 ,有异术。”
(3).道教徒。《梁书·沈约传》:“﹝ 沈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齐 主还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 ,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 、 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4).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漢語大詞典》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形-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占 zhān/zhàn《國語辭典》
占 [ zhān ]
动- 根据征兆以推知吉凶。《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 视察、配合。《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上占天心,不为灾伤。」
- (二)之又音。
占 [ zhàn ]
动- 据有。唐·方干〈于秀才小池〉诗:「占地未过四五尺,浸天唯入两三星。」通「占」。
- 有、具有。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口传。《后汉书·卷四十五·张俊传》:「俊自狱中占狱吏上书自讼,书奏而俊狱已报。」《西游记·第三六回》:「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次第 cì dì
(1).等第。《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以种类为篇章,持优劣为次第。”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你们三位的次第,是我辈品题出来的;如今我辈的次第,也要三位品题。”
(2).次序;顺序。《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3).依次。《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4).排比编次。《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5).条理;头绪。《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6).规模。 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 ,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7).齐整;有排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 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8).犹常态。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9).犹规则,规矩。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10).犹光景,情形。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顷刻,转眼。 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12).紧急,急速。 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漢語大詞典》
(2).次序;顺序。《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3).依次。《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4).排比编次。《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5).条理;头绪。《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6).规模。 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 ,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7).齐整;有排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 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8).犹常态。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9).犹规则,规矩。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10).犹光景,情形。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顷刻,转眼。 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12).紧急,急速。 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漢語大詞典》
佳人 jiā rén
(1).美女。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惊燕踏飞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右壁箇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説不得的抢。” 明 李攀龙 《七夕集元美宅送茂秦》诗:“仙吏挥金椀,佳人罢锦梭。” 曹禺 《日出》第三幕:“那大门口常贴着什么‘南国生就美佳人,北地天然红胭脂’一类的春联。”
(2).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楚辞·九章·悲回风》:“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貺。” 汉武帝 《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晋书·陶侃传》:“ 杜弢 为 益州 吏,盗用库钱,父死不奔丧。卿本佳人,何为随之也?” 唐 韦应物 《过扶风精舍旧居简朝宗巨川兄弟》诗:“佳人亦携手,再往今不同。” 金 曹之谦 《秋日杂诗》:“山中有佳人,《考槃》歌在涧。”
(3).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一:“佳人忽千里,空闺积思生。” 唐 韩偓 《寄远》诗:“想佳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 明 刘基 《闺词》之六:“佳人不可见,霜雪万山空。” ——《漢語大詞典》
(2).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楚辞·九章·悲回风》:“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貺。” 汉武帝 《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晋书·陶侃传》:“ 杜弢 为 益州 吏,盗用库钱,父死不奔丧。卿本佳人,何为随之也?” 唐 韦应物 《过扶风精舍旧居简朝宗巨川兄弟》诗:“佳人亦携手,再往今不同。” 金 曹之谦 《秋日杂诗》:“山中有佳人,《考槃》歌在涧。”
(3).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一:“佳人忽千里,空闺积思生。” 唐 韩偓 《寄远》诗:“想佳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 明 刘基 《闺词》之六:“佳人不可见,霜雪万山空。”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验 ( 驗 ) yàn
验 [ yàn ]
- 检查,察看:~核。~血。~尸。~光。~证。
- 效果,有效果:~方。灵~。应~。效~。屡试屡~。
- 证信,凭据:何以为~?
绣工(繡工)xiù gōng
指刺绣劳动。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禁漏花深,绣工日永。” ——《漢語大詞典》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名-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助-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