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架
唐 王建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唐 李咸用 山居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宋 范成大 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绝句 其一 当年曾识青青鬓,惟有东墙一架花。
宋 陆游 闲游二首 其二 垆边烂醉眠经日,开过红薇一架花。 ——《骈字类编》
唐 李咸用 山居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宋 范成大 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绝句 其一 当年曾识青青鬓,惟有东墙一架花。
宋 陆游 闲游二首 其二 垆边烂醉眠经日,开过红薇一架花。 ——《骈字类编》
琴书(琴書)qín shū
(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汉 刘歆 《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元 王旭 《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 清 华岩 《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一笔(一笔)
宋 陆游 冬夜 起提一笔扫疋纸,入卷飒飒奔龙蛇。
宋 戴复古 题姚雪蓬使君所藏苏野塘画 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 ——《骈字类编》
宋 戴复古 题姚雪蓬使君所藏苏野塘画 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 ——《骈字类编》
床 chuáng《國語辭典》
床 [ chuáng ]
名- 坐卧的器具。唐·杜甫〈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床。」也称为「坐榻」。
- 安放器物的架子。如:「琴床」、「墨床」。
- 像床一样的地面。如:「河床」、「苗床」、「花床」。
- 量词。计算被褥、毛毯等的单位。如:「一床棉被」。
杜门(杜門)dù mén
(1).闭门,堵门。《史记·陈丞相世家》:“ 陵 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 宋 陆游 《春晚即事》诗之三:“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復忧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夜以巨石杜门,似恐 徐 遁。” 徐迟 《祁连山下》:“西北艺术院院长跑去找她,她杜门不见。”
(2).古代 长安 城门之一。《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 ——《漢語大詞典》
(2).古代 长安 城门之一。《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 ——《漢語大詞典》
荏苒 rěn rǎn
(1).(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 汉 丁廙 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 晋 陶潜 《杂诗》之五:“荏苒岁月頽,此心稍已去。”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荏苒之间快要过新年了。”
(2).蹉跎,拖延时间。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隋文帝 尝索 梁 陈 事跡, 察 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絶笔。” 唐 王维 《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了。”
(3).辗转迁徙。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明 何景明 《别王秉衡御史》诗:“荏苒风尘千里别,江海六年思旌旗。” 清 周亮工 《送郭去问入燕》诗:“反惊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烟六载身。”
(4).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宋 张炎 《解连环·孤雁》词:“谁念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蓬蝉鬢,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
(5).柔弱。 晋 傅咸 《羽扇赋》:“体荏苒以轻弱,侔縞素於 齐 鲁 。”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良辰晓雾浓,美景韶光丽,草茵轻荏苒,则他这桃李任芳菲。”参见“ 荏染 ”。 ——《漢語大詞典》
(2).蹉跎,拖延时间。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隋文帝 尝索 梁 陈 事跡, 察 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絶笔。” 唐 王维 《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了。”
(3).辗转迁徙。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明 何景明 《别王秉衡御史》诗:“荏苒风尘千里别,江海六年思旌旗。” 清 周亮工 《送郭去问入燕》诗:“反惊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烟六载身。”
(4).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宋 张炎 《解连环·孤雁》词:“谁念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蓬蝉鬢,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
(5).柔弱。 晋 傅咸 《羽扇赋》:“体荏苒以轻弱,侔縞素於 齐 鲁 。”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良辰晓雾浓,美景韶光丽,草茵轻荏苒,则他这桃李任芳菲。”参见“ 荏染 ”。 ——《漢語大詞典》
送年 sòng nián
辞送旧年。 宋 杨缵 《一枝春·守岁》词:“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 宋 陈与义 《雨中》诗:“北客霜侵鬢,南州雨送年。”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七章:“在这腊月的二十八日,向例是 王锡彤 家送年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名-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 姓。如晋代有光逸。
-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