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邯郸(邯鄲)hán dān
(1).古地名。今 河北省 邯郸市 。 春秋 时, 卫 地,后属 晋 。公元前386年 赵敬侯 自 晋阳 徙都 邯郸 。 秦王 政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 邯郸郡 。 三国 、 魏 、 晋 为 广平郡 , 隋 开皇 中改置县, 唐 、 宋 、 金 、 元 因之。《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汉书·地理志下》:“ 邯郸 北通 燕 涿 ,南自 郑 卫 , 漳 河 之间一都会也。” 清 陈维嵩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 邯郸 年少春衫緑,鸣筝竞唱《棠村曲》。”
(2). 战国 赵 都 邯郸 ,因以为 赵 的代称。《竹书纪年·显王》:“六年,我师伐 邯郸 ,取 列人 。我师伐 邯郸 ,取 肥 。”《竹书纪年·显王》:“十六年…… 邯郸 之师败我于 桂陵 。”
(3).指《邯郸曲》。《文选·鲍照〈舞鹤赋〉》:“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 张铣 注:“ 邯郸 善为歌曲。”参见“ 邯郸曲 ”。
(4).稻粱的一种。《管子·地员》:“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櫄,其粟大。”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此盖稻粱之属也……其种有大小,古人因名为大邯郸、细邯郸矣。”
(5).复姓。 汉 有 邯郸义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赵 都 邯郸 ,因以为 赵 的代称。《竹书纪年·显王》:“六年,我师伐 邯郸 ,取 列人 。我师伐 邯郸 ,取 肥 。”《竹书纪年·显王》:“十六年…… 邯郸 之师败我于 桂陵 。”
(3).指《邯郸曲》。《文选·鲍照〈舞鹤赋〉》:“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 张铣 注:“ 邯郸 善为歌曲。”参见“ 邯郸曲 ”。
(4).稻粱的一种。《管子·地员》:“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櫄,其粟大。”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此盖稻粱之属也……其种有大小,古人因名为大邯郸、细邯郸矣。”
(5).复姓。 汉 有 邯郸义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
奇货(奇貨)qí huò
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卢仆射从史》:“ 湘 到輦下,以奇货求助,助者数人。”《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寳玉 便和他説些没要紧的散话……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这位商人视以为奇货,便运往 北京 市场。” ——《漢語大詞典》
千金 qiān jīn
(1).极言钱财多。《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者, 阳翟 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君庸 少年裘马,挥斥千金,负纵横捭闔之才,游 长安 塞外,不得志而死。”
(2).形容贵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元 郝经 《老马》诗:“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万里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梦庐》:“公何忍以千金之躯,轻其孤注之掷耶?”
(3).形容富贵。《韩非子·难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史记·货殖列传》:“是故 江 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见“ 千金小姐 ”。
(5). 唐 孙思邈 所撰医书《千金方》的省称。 思邈 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治人一命,等于施舍千金,故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千金》有一方,用礜石辅以乾薑乌头之类,名匈奴露宿丹。” ——《漢語大詞典》
(2).形容贵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虽有乎千金之玉巵,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元 郝经 《老马》诗:“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万里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梦庐》:“公何忍以千金之躯,轻其孤注之掷耶?”
(3).形容富贵。《韩非子·难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史记·货殖列传》:“是故 江 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见“ 千金小姐 ”。
(5). 唐 孙思邈 所撰医书《千金方》的省称。 思邈 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治人一命,等于施舍千金,故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千金》有一方,用礜石辅以乾薑乌头之类,名匈奴露宿丹。” ——《漢語大詞典》
抵 dǐ《國語辭典》
抵 [ dǐ ]
动- 顶、支撑。如:「手抵著下巴。」、「用根棍子把门抵住。」
- 挡、抗拒。《水浒传·第六三回》:「如今宋江领了兵围城,贼寇浩大,不可抵敌。」
- 价值相当,可互相顶换。如:「抵债」、「一命抵一命」。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互相抵消。如:「收支相抵」。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词:「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 到达。如:「安抵家门」、「行抵某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 冲突、触犯。如:「你的话前后相抵,矛盾极了!」《汉书·卷四·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通「牴」。
- 投掷。《文选·张衡·东京赋》:「藏金于山,抵璧于谷。」
- 大抵:总括之词。如:「其余情,大抵如此。」
抵 [ zhǐ ]
动- 击、轻敲。《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阳翟(阳翟)
战国策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周君曰善乃止其行 史记项羽纪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
又留侯世家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贵又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家累千金 汉书地理志㯋川郡县阳翟颍宋书符瑞志汉安帝延光三年八月戊子白虎二见 川阳翟 盐铁论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 ——《骈字类编》
又留侯世家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贵又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 家累千金 汉书地理志㯋川郡县阳翟颍宋书符瑞志汉安帝延光三年八月戊子白虎二见 川阳翟 盐铁论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 ——《骈字类编》
贾儿(賈兒)jiǎ ér
商人。 清 查慎行 《养蚕行》:“即今 闽海 尚兴师,争利人人学贾儿。” ——《漢語大詞典》
双 ( 雙 ) shuāng
双 [ shuāng ]
-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 偶,与“单”相对:~数。~号。
- 加倍的:~料。~份。
- 姓。
睥睨 bì nì
(1).斜视。有厌恶、傲慢等意。《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魏书·萧衍传》:“ 萧衍 轻险有素,士操蔑闻,睥睨君亲,自少而专,好乱乐祸,恶直丑正。”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允娶》:“你青年出家,终招睥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自是刻苦砥礪,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崭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2).窥视;侦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詿误善良。”《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 金陵 、 镇江 ,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
(3).监视。 宋 苏辙 《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4).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 杜甫 《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5).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漢語大詞典》
(2).窥视;侦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詿误善良。”《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 金陵 、 镇江 ,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
(3).监视。 宋 苏辙 《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4).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 杜甫 《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5).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