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顾宗泰〔清代〕《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
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
钟英山岳生东辽,博涉经史当垂髫。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题篇曾泣费敬侯,读史常怀周遇吉。
纵谭成败意气豪,抚膺太息苍天高。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
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
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
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
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正襟
端正衣襟 ——《整理自网络》
披诵(披誦)pī sòng
展卷诵读。 明 李东阳 《与蒋宗谊书》:“前后两辱手书,三復披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相与披诵,极口赞赏。” ——《漢語大詞典》
殉节(殉節)xùn jié
(1).为保全志节而牺牲生命。《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六女》:“ 南海县 樵夫 陈茂 ,逢虎毙命,妻 张顺娘 觅遗骸,筑坟,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 ——《漢語大詞典》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六女》:“ 南海县 樵夫 陈茂 ,逢虎毙命,妻 张顺娘 觅遗骸,筑坟,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 ——《漢語大詞典》
录 ( 錄 録 ) lù
录 [ lù ]
- 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忠义(忠義)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郁勃(鬱勃)yù bó
(1).郁结壅塞。《周礼·春官·典同》“弇声鬱” 汉 郑玄 注:“弇则声鬱勃不出也。” 清 黄景仁 《闻龚爱督从河南归》诗:“知君怀古意鬱勃,乃使 黄河 一綫盘君胸。” 钱钟书 《围城》八:“ 鸿渐 郁勃得心情象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着出路。”
(2).形容气势旺盛或充满生机。《鬼谷子·权篇》“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怒者鬱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龙神气鬱勃,势欲呼雷风。”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3).茂盛,繁盛。 汉 应瑒 《杨柳赋》:“攄丰节而广布,纷鬱勃以敷阳。” 明 黄密 《丰城安汊看梅同徐时浚》诗:“丛竹鬱勃深,村楼列旧畚。”
(4).形容回旋貌。 唐 颜真卿 《魏夫人仙坛碑》:“每至忌辰,则风雨鬱勃,直入室内, 玄室 闻而骇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晨起,浓云犹鬱勃,惟东方已开。”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灰上隔砂选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氲。”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气势旺盛或充满生机。《鬼谷子·权篇》“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怒者鬱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龙神气鬱勃,势欲呼雷风。”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3).茂盛,繁盛。 汉 应瑒 《杨柳赋》:“攄丰节而广布,纷鬱勃以敷阳。” 明 黄密 《丰城安汊看梅同徐时浚》诗:“丛竹鬱勃深,村楼列旧畚。”
(4).形容回旋貌。 唐 颜真卿 《魏夫人仙坛碑》:“每至忌辰,则风雨鬱勃,直入室内, 玄室 闻而骇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晨起,浓云犹鬱勃,惟东方已开。”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灰上隔砂选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氲。” ——《漢語大詞典》
淩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动- 乘。《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凌,乘也。」通「凌」。
- 跨越。汉·蔡邕〈述行赋〉:「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通「凌」。
- 侵逼、欺侮。《管子·权修》:「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通「凌」。
-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凌统。
清霜 qīng shuāng
(1).寒霜;白霜。《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湛方生 《吊鹤文》:“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 唐 聂夷中 《赠农》诗:“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堕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时时招拂。”
(2).用以喻头发花白。 金 元好问 《征人怨》诗:“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满镜中。” 杨朔 《十月北京城》:“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漢語大詞典》
(2).用以喻头发花白。 金 元好问 《征人怨》诗:“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满镜中。” 杨朔 《十月北京城》:“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