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顾宗泰清代〕《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

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

钟英山岳生东辽,博涉经史当垂髫。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题篇曾泣费敬侯,读史常怀周遇吉。

纵谭成败意气豪,抚膺太息苍天高。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

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

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

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

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蜀江遗烈如生青史垂芳凭吊

蜀江 shǔ jiāng
蜀郡 境内的江河。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 江春水拍山流。”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及至重阳天也霽,催醉, 鬼门关 外 蜀 江前。” 清 唐甄 《潜书·利才》:“天下之险,莫如 蜀 江,莫如沧海。”  ——《漢語大詞典》
遗烈(遺烈)yí liè
(1).前人遗留的业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句践 可不谓贤哉!盖有 禹 之遗烈焉。” 晋 左思 《咏史》之七:“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宋 苏辙 《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诗:“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謁先师。” 壮游 《国民新灵魂》:“吾登 昆仑 之山巔,溯 黄河 之流域,求吾神圣祖宗 黄帝 之遗烈, 风后 力牧 之餘勋。”
(2).前人遗留的烈节、风操。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下篇:“祖母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 竇太后 、 柴氏主 之遗烈。”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汉 魏 人诗语,有极得《三百篇》遗意者……此 秦 齐 变风奇峭之遗烈也。”
(3).指前朝或历史上的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宋书·孝义传·龚颖》:“诚当今之忠壮,振古之遗烈。” 清 王式丹 《睢阳庙》诗之一:“曾披《唐史》传遗烈,百战孤城蹟不磨。”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如生
图绘宝鉴边鸾长安人以丹青驰誉于时尤长于花鸟得动植生意大抵精于设色如良工之无斧凿痕耳米海岳论画花亦谓鸾画如生  ——《分类字锦》
青史 qīng shǐ
(1).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徐迟 《牡丹》:“我又看到她演出的喜剧《柜中缘》……是对爱国主义名将,永垂青史的千秋忠臣的一首赞歌。”
(2).见“ 青史氏 ”。  ——《漢語大詞典》
垂芳 chuí fāng
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 黄河 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苻坚 屡胜而骄,欲垂芳千载,而 西域 来人亦颇有劝其出兵者。”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凭吊(凭弔)píng diào
亦作“ 凭吊 ”。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