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殿帅:捽头听诏词。

李东阳明代〕《济阳怨

宫中快行过巷门,巷中皇子心如焚。
相臣引入旧班里,我胡为犹在此?殿头烛影坐者谁?殿帅
捽头听诏词。
君为臣,臣就国,父子幽明不相白。
湖州义兵翻作殃,身死犹贻谏官谪。
济阳冤,冤不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殿帅

殿帅(殿帥)diàn shuài
宋 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宋守约 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宣和遗事》后集:“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殿帅遣殿司 张山 逐之,徘徊不去。”《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得做太尉,拣选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苏文》:“殿帅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换得羊肉数斤,故 坡 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謔。”  ——《漢語大詞典》
捽 zuó《國語辭典》

捽 [ ​zú ]

读音
  1. 揪著头发。《说文解字·手部》:「捽,持头发也。」《战国策·楚策一》:「吾将军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
  2. 抓。《水浒传·第二六回》:「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
  3. 拔取。《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清史稿·卷四九六·忠义传十·刘锡祺传》:「党人适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
  4. 抵触、碰撞。《国语·晋语一》:「戎、夏交捽。」三国吴·韦昭·注:「捽,交对也。」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六:「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捽 [ ​zuó ]

语音
  1. (一)​之语音。
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8. 首领:~子。~目。
  9. 方面:他们是一~的。
  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诏 ( 詔 ) zhào
诏 [ zhào ]
  1.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