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近来画竹有数家,世人皆爱我不怜。

李东阳明代〕《沈刑部所藏墨竹歌

沈郎之貌古不妍,满怀清思如涌泉。
手中墨竹风袅袅,坐我一片潇湘天。
贪愁吟鬓洒霜雪,已觉纱帽随风偏。
人道湘灵解鼓瑟,此中似有泠泠弦。
自言得此意萧索,中夜不敢高堂眠。
问谁作者夏太常,平生翰墨江海传。
雪堂无人老可死,此物价重黄金钱。
近来画竹有数家,世人皆爱我不怜。
我非能画却能看,别有苦思通幽玄。
病眼挥毫不成字,小者如栗大者拳。
西邻奚老发半白,东邻陆郎美少年。
清歌苦调两不厌,为子和我沧浪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近来画竹有数世人

近来(近來)jìn lái
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唐 柳浑 《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清 李翰 《秋怀》诗:“不识 钱塘江 上水,近来添得几层愁。” 杨朔 《潼关之夜》:“近来这里很严,同志们顶好早早回栈房去。”  ——《漢語大詞典》
画竹(画竹)
宋史文同传善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好事者传之以为口实  ——《骈字类编》
有数(有數)yǒu shù
(1).有差别;有等差。《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汉书·文帝纪》:“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2).有技艺。《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陆德明 释文:“数,术也。”
(3).指具体的表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 唐 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 唐 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况 元阳 功效忠勤,天下有数;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君往謁时,为述 扬州 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餘言,博徵载籍,贯串史事,天地间有数之文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文达 硕学鸿才,固为本朝有数人物。” 郭沫若 《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 庄子 固然是 中国 有数的哲学家,但也是 中国 有数的文艺家。”
(6).谓不止一端;不止一个。《礼记·表记》:“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 陆德明 释文:“数,所住反。” 陈澔 集说:“仁有数,言行仁之道,非止一端。”《孔子家语·五仪》:“缅然长思,出於四门。周章远望,覩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 王肃 注:“言亡国故墟,非但一。”
(7).犹言有限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溺,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了官,也只有数。不能够十分大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
(8).谓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老舍 《骆驼祥子》四:“ 刘老头子 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 丁玲 《杜晚香·作媳妇》:“ 晚香 不多说话,看着周围的事物,听着家人的议论,心里有数。”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世人 shì rén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 李颀 《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红楼梦》第五二回:“世人都説,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説,不当信。”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