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间出题课诸吉士,弋阳汪俊抑之有一日百匝行树底之

李东阳明代〕《学士柏

翰林后堂有二柏,竹岩柯先生所种也。
东阳承诏受业,今三十年,柏已郁然,而先生弃诸生久矣

间出题课诸吉士,弋阳汪俊抑之有‘一日百匝行树底’之
句,怅然感之,因衍为一篇,以识不忘。
我行树阴日千匝,雨叶风枝自萧飒。
惟有诸生识我情,傍人不解空嘲狎。
我见先生种树年,我身尚短树及肩。
枝蟠江山地可缩,手斡造化天无权。
琼台翠阁何森爽,院柳庭花敢争长。
芘荫长留六月阴,盘回直与孤云上。
材堪五凤难为用,根到九泉终不枉。
零落青袍几故人,琮琤玉佩空遗响。
当时院长文安公,柯亭刘井相西东。
百年遗爱岂独此,此树欲比人中龙。
树犹如此我何似,已愧斑白非儿童。
名收榱桷有先后,寿比金石无终穷。
下堂再拜想颜色,仰面正拂长髯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间出吉士一日百匝树底

间出
乘隙私出,微行  ——《整理自网络》
题 ( 題 ) tí《國語辭典》

題 [ tí ]

  1. 額頭。《說文解字·頁部》:「題,額也。」《韓非子·解老》:「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
  2. 詩文、演講或一件事情所標立的一項名目。如:「標題」、「詩題」、「文題」。
  3.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如:「選擇題」、「試題」、「問答題」。
  4. 量詞。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1. 簽署、寫在上面。如:「題名」、「題詩」、「題字」。
  2. 述說。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諸葛亮鋤田鉋地,劉先生織席編履,那等的人題他做甚麼?」同「提 」。
课 ( 課 ) kè
课 [ kè ]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
  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
  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5. 使交纳赋税:~税。~役。
  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会计~。
  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能事~乎?”。
  4. 犹“”:“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吉士 jí shì
(1).犹贤人。《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国家。”《汉书·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颜师古 注:“吉,善也。”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一:“ 召康公 为 成王 赋《卷阿》之诗,言求贤用吉士。”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所为歌诵其主之寿考福禄,而兼及於吉人吉士之多也。”
(2).男子之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 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玉。”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堪笑我诱人吉士,反自怀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从此老喉嘹喨,吟关关之雎鸠;吉士骈填,若浩浩乎河水。”
(3).古 新罗国 官名。《北史·新罗传》:“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罚干,贵如相国,次伊尺干……次吉士,次大乌,次小乌,次造位。”
(4). 明 清 时庶吉士的简称。 清 桂文灿 《经学博采录》卷九:“ 休宁 戴东原 吉士 震 ,少从 婺源 江慎修 明经游,通天地人之学。” 清 桂文灿 《经学博采录》卷九:“ 胡君 癸未下第,南归,与吉士同舟,至 富春江 乃别。”  ——《漢語大詞典》
弋 yì《國語辭典》

弋 [ yì ]

  1. 小木椿。《爾雅·釋宮》:「雞棲於弋為榤。」宋·邢昺·疏:「弋,橛也。」《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
  2. 射獵之事。《晉書·卷九四·隱逸傳·翟湯傳》:「遵湯之操,不交人物,耕而後事,語不及俗,惟以弋釣為事。」
  3. 姓。如宋代有弋尚節。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帶有繩子的箭射獵。《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鴈。」
  2. 取得。《書經·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史記·卷四○·楚世家》:「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戰國。」
  1. 黑色。通「黓」。參見「弋綈 」條。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汪 wāng《國語辭典》

汪 [ wāng ]

  1. 水深而广。如:「汪洋大海」。《说文解字·水部》:「汪,深广也。」
  1. 池。《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晋·杜预·注:「汪,池也。」《西游记·第四二回》:「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注成汪皮肉开。」
  2. 量词。用于停聚一处的液体。如:「一汪秋水」、「一汪血」。
  3.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汪踦。
  1. 形容狗叫声。如:「那儿有只小狗正汪汪的叫个不停。」
  1. 液体积聚。《金瓶梅·第七五回》:「从早辰吃了口清茶,还汪在心里!」《红楼梦·第三一回》:「地下的水淹著床腿,连席子上都汪著水。」
俊 jùn《國語辭典》

俊 [ jùn ]

  1. 杰出的。《书经·洪范》:「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文选·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2. 容貌秀美。如:「俊俏」。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端详著厖儿俊,思量著口儿甜,怎肯教意儿差。」《红楼梦·第六九回》:「老祖宗且别问,只说比我俊不俊。」
  1. 才智出众的人。如:「俊硕」、「俊彦」。《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汉·赵岐·注:「俊,美才出众者也。」
抑 yì《國語辭典》

抑 [ yì ]

  1. 按压、按住。《吕氏春秋·离俗览·适威》:「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淮南子·精神》:「病疵瘕者,捧心抑腹。」
  2. 压制、扣住。如:「扶弱抑强」、「压抑」。《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
  3. 遏止、制止。《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4. 俯下、低下。《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1. 深沉、低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1. 或是、还是。表示选择。《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取乎?抑其无取乎?」
  2. 而且。《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 但是、然而。表示转折。《论语·述而》:「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4. 则、就。《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国语·鲁语下》:「若盟而弃鲁侯,信抑阙矣。」
  1. 用于句首,无义。《左传·昭公十三年》:「抑齐人不盟,若之何?」
  1.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二章。根据〈诗序〉:「〈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或亦指卫武公自责自励之诗。首章二句为:「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抑抑,谨慎谦卑貌。隅,廉隅,即棱角也。物方则有棱角,圆则方。盛德之士,其行方而不圆,故于德曰隅。二句言慎密之威仪,为修养品德的要件。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真德秀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百匝(百匝)
宋 陆游 夜步庭下有感 夜绕中庭百匝行,秋风传漏忽三更。  ——《骈字类编》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树底(树底)
唐 韩偓 残花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元 傅若金 上蔡 树底衣裳沾雾雨,马前灯火动星河。
元 范梈 五月二十日发雷州过徐文次驿候役者不至留二日 谁知树底春生月,独坐人间地尽头。
明 高启 题画 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