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霜风(霜風)shuāng fēng
(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漢語大詞典》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漢語大詞典》
摵摵 shè shè
象声词。《文选·卢谌〈时兴〉诗》:“摵摵芳草零,橤橤芬华落。” 吕延济 注:“摵摵,叶落声也。” 唐 白行简 《夫子鼓琴得其人》诗:“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清 吴伟业 《如梦令》词:“小阁焚香閒坐,摵摵纸窗风破。” 古直 《秋兴和草堂韵》之一:“秋风摵摵振平林,回首 西川 杀气森。” ——《漢語大詞典》
空林 kōng lín
(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 张协 《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 义公 习禪处,结构依空林。”
(2).木叶落尽的树林。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漢語大詞典》
(2).木叶落尽的树林。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漢語大詞典》
响 ( 響 ) xiǎng
响 [ xiǎng ]
-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 发出声音:钟~了。
-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 回声:~应(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朔气(朔氣)shuò qì
(1).北方之寒气。《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唐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诗:“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宿雾纷纷度城闕,朔气凛凛吹衣裘。” 清 唐孙华 《春雨》诗:“尚餘朔气留葭管,终待和风变柳条。”
(2).节气。《周礼·春官·太史》“正岁年以序事” 唐 贾公彦 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 承天 法,日月五星,各自有元,交会迟疾,亦竝有差,裁得朔气合而已。”
(3). 北朝 的气势。《宋书·恩倖传·徐爰》:“中兴造创,资储未积,是以齐斧徘徊,朔气稽扫。”
(4).指北方人的气质。 陈衍 《元诗纪事·嘲许敬仁》:“盖 敬仁 颇尚朔气,习国语,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 ——《漢語大詞典》
(2).节气。《周礼·春官·太史》“正岁年以序事” 唐 贾公彦 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 承天 法,日月五星,各自有元,交会迟疾,亦竝有差,裁得朔气合而已。”
(3). 北朝 的气势。《宋书·恩倖传·徐爰》:“中兴造创,资储未积,是以齐斧徘徊,朔气稽扫。”
(4).指北方人的气质。 陈衍 《元诗纪事·嘲许敬仁》:“盖 敬仁 颇尚朔气,习国语,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 ——《漢語大詞典》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 像:他长得~他父亲。
- 姓。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萧爽(蕭爽)xiāo shuǎng
(1).清净闲适。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四:“人来多爱此,萧爽似仙家。” 金 元好问 《少林》诗:“云林入清深,禪房坐萧爽。” 清 汪懋麟 《早过南坞》诗:“东华满尘垢,萧爽是城西。”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漢語大詞典》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