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星分 xīng fēn
(1).谓以天上的星宿划分地上的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分星。我国古天文学称与某国或某地域相对应的星宿。《汉书·地理志下》:“及《诗·风》 陈 郑 之国,与 韩 同星分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独静闕偶坐,临堂对星分。”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於天文与 荆州 同星分。” ——《漢語大詞典》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分星。我国古天文学称与某国或某地域相对应的星宿。《汉书·地理志下》:“及《诗·风》 陈 郑 之国,与 韩 同星分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独静闕偶坐,临堂对星分。”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於天文与 荆州 同星分。” ——《漢語大詞典》
良乡(良乡)
阳固演赜赋遭季叶之纷乱兮仍矫迹于良乡 ——《韵府拾遗 阳韵》
爨 cuàn《國語辭典》
爨 [ cuàn ]
動- 以火燒煮食物。《左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晉·杜預·注:「爨,炊也。」《紅樓夢·第一○五回》:「聞得赦老與政老同房各爨的,理應遵旨查看賈赦的家資。」
- 爐灶。《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煮,辦膳羞之物。」漢·鄭玄·注:「爨,今之灶。」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今大陸地區雲南省東部地區。
- 一種宋代雜劇或金代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如:「講百花爨」、「文房四寶爨」。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一○三:「梨園爨本募誰修,亦是風花一 代愁。」
月傍
唐 杜甫 吹笛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唐 杜甫 春宿左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春宿左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骈字类编》
井陉(井陘)jǐng xíng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漢語大詞典》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名-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 姓。如汉代有宿详。
-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 前世的。如:「宿缘」。
-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名-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名-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