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夕阳人影乱,断桥幽涧水声多。
李东阳〔明代〕《郊行二首柬张遂逸亲家》
芒鞋随意踏青莎,一日溪头几度过。
高树夕阳人影乱,断桥幽涧水声多。
思乡拟作东都赋,远俗犹闻隔院歌。
不向晚凉移席坐,好怀佳赏奈君何。
高树夕阳人影乱,断桥幽涧水声多。
思乡拟作东都赋,远俗犹闻隔院歌。
不向晚凉移席坐,好怀佳赏奈君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人影 rén yǐng
(1).人的身影。 唐 张谓 《送裴侍御归上都》诗:“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极目荒凉,黯黯的夕阳,投着散乱的人影。”
(2).指人的踪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道人未必是好人了。喫酒喫肉,又在此荒山居住,没个人影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踪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道人未必是好人了。喫酒喫肉,又在此荒山居住,没个人影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断桥(斷橋)duàn qiáo
(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
(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漢語大詞典》
(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漢語大詞典》
幽涧(幽涧)
唐 李中 题吉水县厅前新栽小松 斸开幽涧藓苔斑,移得孤根植砌前。
《韵府拾遗 谏韵》:宋书谢灵运传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荪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谏韵》:宋书谢灵运传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荪 ——《骈字类编》
水声(水声)
唐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