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总角(總角)zǒng jiǎo
(1).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齐风·甫田》:“婉兮孌兮,总角丱兮。” 郑玄 笺:“总角,聚两髦也。” 孔颖达 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陈书·韩子高传》:“ 子高 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宋 苏轼 《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
(2).借指童年。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夷甫 时总角,姿才秀异。”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故始在总角,读 班 谢 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 更始 立纪。” 清 刘大櫆 《祭族长嗣宗先生文》:“我始总角,翁犹壮年。”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童年。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夷甫 时总角,姿才秀异。”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故始在总角,读 班 谢 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 更始 立纪。” 清 刘大櫆 《祭族长嗣宗先生文》:“我始总角,翁犹壮年。” ——《漢語大詞典》
相看 xiāng kàn
(1).互相注视;共同观看。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迴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宋 杨万里 《记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又进士 黄通 来 涇州 相看,与钱五十贯文。”
(3).对待;看待。 宋 沈俶 《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寳叔塔 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 ——《漢語大詞典》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又进士 黄通 来 涇州 相看,与钱五十贯文。”
(3).对待;看待。 宋 沈俶 《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寳叔塔 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 ——《漢語大詞典》
五十
元 胡天游 述志赋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行藏 xíng cáng
(1).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 潘岳 《西征赋》:“ 孔 随时以行藏, 蘧 与国而舒卷。”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这 湖南 、 湖北 ,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2).引申为攻守;出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3).行迹;底细;来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 洛红蕖 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 《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攻守;出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3).行迹;底细;来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 洛红蕖 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 《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漢語大詞典》
殊辙(殊轍)shū zhé
不同的辙迹。指不同的途径。 南朝 宋 王僧达 《和琅邪王仿古》:“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 宋 陈傅良 《答朱翔远见别》诗:“总角相看五十年,行藏殊辙各皤然。”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皤然 pó rán
白貌。多指须发。《南史·范缜传》:“年二十九,髮白皤然,乃作《伤春诗》、《白髮咏》以自嗟。” 唐 权德舆 《渭水》诗:“ 吕叟 年八十,皤然持钓鉤。”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窦道人》:“有老道人来,年八九十矣,鬢鬚皤然,曲僂丰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看皤然一老,镇终朝矜伐旧功劳。” 夏衍 《掌声与哀声》:“不知皤然此老听到他同党们拍掌声的时候,也曾听过海德公园中千万人民怒吼之声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