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甲马如相助,莫造愁人叹逝川。
江雪湖波路几千,壶头归葬事堪怜。
铸金叩叩终何益?理玉深深不计年。
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
神灵甲马如相助,莫造愁人叹逝川。
铸金叩叩终何益?理玉深深不计年。
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
神灵甲马如相助,莫造愁人叹逝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神灵(神靈)shén líng
(1).神的总称。《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 唐 杜甫 《渼陂行》:“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若不是神灵把手相提,几使你苦海茫茫沉到底。” 杨朔 《蓬莱仙境》:“命运并非有什么神灵在冥冥中主宰着,注定难移。命运是可以战胜的。”
(2).魂魄。《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 孔广森 补注:“神为魂,灵为魄。” 清 刘大櫆 《书田氏封股事》:“儒者曰:人之既死,则其神灵将散而无所不之,故为重为主以栖之。若其体魄,既与神灵离而为二矣,掩藏之而已。”
(3).犹威灵,圣明。《汉书·卫青传》:“ 青 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昔 黄帝 神灵,克膺鸿瑞,勒功乔岳,铸鼎 荆山 。”
(4).神异。《史记·龟策列传》:“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於深渊。”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天子生而神灵,十岁即能信任辅臣,亲决大政。” 清 孙枝蔚 《溪南八首次祝京兆韵为吴尔世作》之一:“树有神灵枝更异,岁逢时节果先尝。” ——《漢語大詞典》
(2).魂魄。《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 孔广森 补注:“神为魂,灵为魄。” 清 刘大櫆 《书田氏封股事》:“儒者曰:人之既死,则其神灵将散而无所不之,故为重为主以栖之。若其体魄,既与神灵离而为二矣,掩藏之而已。”
(3).犹威灵,圣明。《汉书·卫青传》:“ 青 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昔 黄帝 神灵,克膺鸿瑞,勒功乔岳,铸鼎 荆山 。”
(4).神异。《史记·龟策列传》:“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於深渊。”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天子生而神灵,十岁即能信任辅臣,亲决大政。” 清 孙枝蔚 《溪南八首次祝京兆韵为吴尔世作》之一:“树有神灵枝更异,岁逢时节果先尝。” ——《漢語大詞典》
甲马(甲馬)jiǎ mǎ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宋史·兵志四》:“臣窃谓 陕西 、 河东 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每值驾出,甲马拥塞驰道。”《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甲马丛中立命,刀鎗队里为家。”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水浒传》第三八回:“原来这 戴院长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隻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马字寓用》:“俗於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后》:“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髮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应。”
(3).披甲的战马。《水浒传》第五五回:“除是得这般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漢語大詞典》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水浒传》第三八回:“原来这 戴院长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隻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马字寓用》:“俗於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后》:“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髮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应。”
(3).披甲的战马。《水浒传》第五五回:“除是得这般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相助 xiāng zhù
互助。《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造 zào《國語辭典》
造 [ zào ]
动- 制作。如:「制造」、「酿造」、「仿造」。
- 建设、建筑。如:「建造」、「营造」、「造船」、「造屋」。
- 创建、创制。如:「创造」、「缔造」、「蔡伦造纸」。
- 虚构。如:「造谣」、「捏造」。
- 至、到达。如:「登峰造极」、「造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日造朝。」
- 给予生命。如:「再造之恩」、「恩同再造」。
- 培养。如:「造就」、「可造之才」。
- 成就。如:「造诣」。《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 对立的两方。如诉讼时原告与被告称为「两造」。《书经·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文选·潘岳·马汧督诔》:「两造未具,储隶盖鲜。」
- 时代、时期。如:「满清末造」。《仪礼·士冠礼》:「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 。」
- 术数用语。命相家称人的生辰八字为「造」。如:「坤造」、「干造」。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五出》:「请问小姐贵造?」《聊斋志异·卷九·邵临淄》:「有术士推其造,决其必受官刑。」
- 姓。如周代有造父。
- 急遽、仓促、突然。《礼记·玉藻》:「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通「猝」。
- 开始。《书经·伊训》:「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造 [ cào ]
动- (一)5.之又音。
- 纳。《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 (一)1.之又音。
愁人 chóu rén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漢語大詞典》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漢語大詞典》
叹逝(歎逝)tàn shì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漢語大詞典》
川 chuān《國語辭典》
川 [ chuān ]
名- 河流。如:「河川」。《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
-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置于开水中,水一开即刻捞起。如:「川肉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