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

王恭明代〕《吴城怀古

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
香辇路边春寂寂,馆娃宫外草萧萧。
千年往事空啼鸟,半夜疏钟自落潮。
明发不堪回首处,暝烟秋雨过枫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姑苏城下兰桡吴王市朝

姑苏(姑蘇)gū sū
亦作“ 姑胥 ”。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漢語大詞典》
城下
唐 高适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唐 王建 送人游塞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骈字类编》
刺 cì/cī《國語辭典》

刺 [ cì ]

  1.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如:「穿刺」。《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2. 暗殺。如:「行刺」、「刺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3.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如:「諷刺」、「譏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4. 暗中打聽。如:「刺探」。《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5.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如:「刺眼」、「刺耳」、「刺鼻」。
  1. 細而尖銳的東西。如:「竹刺」、「芒刺」、「魚刺」。
  2. 名片、名帖。如:「名刺」、「刺帖」、「投刺」。
  3. 姓。如唐代有刺正甫。
兰桡(蘭橈)lán ráo
小舟的美称。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橈游翠渚。”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诗:“木落 淮南 秋,兰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贻瓶中海棠》诗:“ 吴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兰橈到酒边。”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吴王 wú wáng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市朝 shì cháo
(1).市场和朝廷。《周礼·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戴震 《考工记图》引 徐昭庆 曰:“朝者官吏所会,市者商旅所聚,必须有一夫百亩之地,然后足以容之。”《礼记·檀弓下》:“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 郑玄 注:“肆,陈尸也。大夫以上於朝,士以下於市。”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市朝互迁易,城闕或丘荒。”
(2).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 周 室,天下之市朝也。”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我耳初离市朝语,喜听清商变繁徵。”
(3).犹朝野。《南齐书·武帝纪赞》:“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宋 曾巩 《韩琦制》:“天望人事,脗无间然,市朝不惊,按堵如素。”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 美 人于黑种,虽以平等叫号于市朝,名曰预选举,参政权,其事乃絶相反。”
(4).偏指“市”,谓市集,市场。《论语·宪问》:“夫子固有惑志於 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按,《周礼·秋官·乡士》“肆之三日” 贾公彦 疏:“《论语·宪问篇》……注云:‘大夫於朝,士於市。’ 公伯寮 是士,止应云‘肆诸市’,连言‘朝’耳。”《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 焦循 正义引 顾炎武 《日知录》:“‘若挞之於市朝’,即《书》所言‘若挞於市’。古者朝无挞人之事,市则有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而易所无。”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5).偏指“朝”,谓朝廷,官府。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市朝悽旧人,骤驥感悲泉。”《旧唐书·隐逸传赞》:“结庐泉石,投紱市朝。”《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方今童君昏瞶,贪官污吏,布满市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