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来王玉帛至,访道蒲轮征。

黄哲元代〕《初入书阁呈董宗文博士兼简同舍诸公

河关歇王气,淮泗擅英灵。天眷迪皇运,人谋归圣能。

石城雄虎踞,钟阜宛龙腾。紫署宏东阁,青门践北陵。

来王玉帛至,访道蒲轮征。髦英起幽谷,俊乂罗明庭。

变豹蔚华彩,非熊闻作兴。朝仪制述美,锡赉恩庥承。

前席思贾谊,横经推戴凭。奚为绕枝鹊,亦企图南鹏。

芸轩蠹简辑,兰署鸳班升。高策屡怀董,名流知慕膺。

追陪虎禁入,被遇龙门登。仍惭匠石顾,用匪舆轮胜。

毋云弃樗朽,庶以从规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来王玉帛访道蒲轮

来王(來王)lái wáng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漢語大詞典》
玉帛 yù bó
(1).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传·哀公七年》:“ 禹 合诸侯於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2).征聘贤士。 晋 枣据 《杂诗》:“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
(3).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中国 与 英 法 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4).借指执献玉帛的诸侯或外国使者。 唐 柳宗元 《涂山铭》:“﹝ 禹 ﹞乃朝玉帛,以混经制。” 唐 常建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 归去不称王。” 宋 陆游 《长歌行》:“万国朝 未央 ,玉帛来联翩。”
(5).泛指财富。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贱却人间玉帛。”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漢語大詞典》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1.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1.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1.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访道(訪道)fǎng dào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漢語大詞典》
蒲轮(蒲輪)pú lún
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 鲁 申公 。” 颜师古 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 唐 罗邺 《费拾遗书堂》诗:“自怜苇带同 巢 许 ,不驾蒲轮佐 禹 汤 。”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汪洋 为 楚 大儒,名久愈章,蒲轮寂寞,兰佩芬芳。”  ——《漢語大詞典》
征 ( 徵 ) zhēng《國語辭典》

征 [ zhēng ]

  1. 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 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4. 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 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 姓。如宋代有征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