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读书不精义,落落空摇精。

陈普宋代〕《感兴

千载荷神物,四书与五经。
勋华生万民,孔颜真仪刑。
本原尽溟漠,日用垂日星。
疾契虎豹变,力行凤凰庭。
感通穷有气,润泽周流形。
拟议辄破的,宰制动发硎。
达即雨天下,穷足春林坰。
自从孟子没,斯义久晦冥。
歆雄暨马郑,熠熠暗飞萤。
韩柳至欧苏。亦如醉不醒。
白书瞠两目,不见太山青。
蕙兰亘九畹,鼻寒不闻馨。
浩浩大城府,无人为抽扃。
宗庙失雄丽,楼阁迷岩亭。
渊渊楚七泽,渺渺东沧溟。
不识海若面,雄论夸扬舲。
名为指南车,认癸作丙丁。
名夸能作室,戹夹如堂厅。
异端塞宇宙,不能别渭泾。
夜光耿砂砾,掉臂不留停。
文章王介甫,种棘满朝廷。
匹夫持伪辩,六合为血腥。
读书不精义,落落空摇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读书不精落落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不精 bù jīng
(1).不真诚;不专一。《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淮南子·修务训》:“官御不厉,心意不精。”
(2).不精深;不精密。《后汉书·马融传》:“欲训《左氏春秋》,及见 贾逵 、 郑众 注,乃曰: 贾君 精而不博, 郑君 博而不精。”《宋书·历志下》:“非唯先法不精,亦各传写谬误。”  ——《漢語大詞典》
义 ( 義 ) yì《國語辭典》
  1. 「义 」的异体字。
落落 luò luò
(1).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誉。”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 史某 ,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黄葆桢 《赠徐公孟》诗:“落落 徐公孟 ,青年多苦吟。”参见“ 磊落 ”。
(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媿曾 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冷淡。《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粗劣貌。《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清楚、分明的样子。《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簷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摇 ( 搖 ) yáo
摇 [ yáo ]
  1.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2. 往上升:风举云~。
精 jīng《國語辭典》

精 [ jīng ]

  1. 良质纯净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人间世》:「鼓䇲播精,足以食十人。」
  2. 物质经过提炼后,纯净无杂质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
  3. 心神。如:「聚精会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
  4. 神怪称为「精」。如:「精怪」、「妖精」、「狐狸精」。
  5. 男性的精液。如:「遗精」、「射精」。
  1. 娴熟、擅长。如:「精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金史·卷一一○·李献甫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
  1. 细致、细密。与「粗」相对。如:「精细」、「精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2. 品质优良。如:「精盐」、「精兵」。《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3. 佳、最好。如:「精品」。《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妇女不彊,布帛不精。」
  4. 光、空。《水浒传·第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 极、甚、非常。如:「精湿」、「精瘦」。
  2. 全部、全数。《儒林外史·第五回》:「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