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
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
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奋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
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有为颜曾。
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
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
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出笔力找千钧。
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
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
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熊,打并嗜欲声色情。
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
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
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
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
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奋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
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有为颜曾。
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
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
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出笔力找千钧。
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
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
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熊,打并嗜欲声色情。
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
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
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会通(會通)huì tōng
(1).会合变通。《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孔颖达 疏:“观看其物之会合变通。” 宋 叶适 《司农卿詹公墓志铭》:“公立朝,察消长,观会通,劝发善意,助达阳德。”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清 代有成就的小学家如 段玉裁 、 王念孙 等,都知道摆脱字形的束缚,从声音上观察词义的会通。”
(2).融会贯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餘者,晓会通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为学之道》:“读古人书,就其篇中最胜处记之,久乃会通。” ——《漢語大詞典》
(2).融会贯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餘者,晓会通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为学之道》:“读古人书,就其篇中最胜处记之,久乃会通。” ——《漢語大詞典》
两尽(兩盡)liǎng jìn
(1).两者都完结。《战国策·楚策四》:“或谓 黄齐 曰:‘人皆以谓公不善於 富挚 。公不闻 老莱子 之教 孔子 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 富挚 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 吴师道 补正:“谓两强俱毙,若齿之相摩,以就尽也。”
(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 范文正 始与 吕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 ,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遗 吕 书,以 郭 李 为喻,共济国事,视古 廉 藺 寇 贾 真无慊矣。而 忠宣 乃谓无之。 吕太史 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 忠宣 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
(3).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 夔州 ,却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 黄州 ,方往 东京 ,可不是公私两尽。”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 范文正 始与 吕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 ,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遗 吕 书,以 郭 李 为喻,共济国事,视古 廉 藺 寇 贾 真无慊矣。而 忠宣 乃谓无之。 吕太史 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 忠宣 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
(3).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 夔州 ,却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 黄州 ,方往 东京 ,可不是公私两尽。”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名-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副- (一)1.2.之又音。
无碍(無礙)wú ài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漢語大詞典》
范围(範圍)fàn wéi
(1).效法。《易·繫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韩康伯 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 疏:“范谓模范,围谓周围……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周书·庾信传论》:“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其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近见一二儒者,亦有意象数之学,然不得其传,则往往以儒者范围天地之虚谈,而欲盖过畴人布算积分之实用。”
(2).界限。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非良师友示之以轨度,约之以范围,不能有以择其精师友良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格式既定,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3).限制;概括。 宋 王安石 《祭先圣文》:“学者范围于覆燾之中,而不足以酬高厚之德。” 明 方孝孺 《学礼斋记》:“ 孔子 所以与阴阳同其化者,固足以陶铸百王,而范围 三代 。” 清 龚自珍 《尊命》:“君有父之严,有天之威,有可知,有弗可知,而范围乎我之生。” 郭沫若 《蒲剑集·庄子与鲁迅》:“时间也不能范围它,空间也不能范围它,它是无终无始,无穷无际,周流八极,变化不居。” ——《漢語大詞典》
(2).界限。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非良师友示之以轨度,约之以范围,不能有以择其精师友良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格式既定,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3).限制;概括。 宋 王安石 《祭先圣文》:“学者范围于覆燾之中,而不足以酬高厚之德。” 明 方孝孺 《学礼斋记》:“ 孔子 所以与阴阳同其化者,固足以陶铸百王,而范围 三代 。” 清 龚自珍 《尊命》:“君有父之严,有天之威,有可知,有弗可知,而范围乎我之生。” 郭沫若 《蒲剑集·庄子与鲁迅》:“时间也不能范围它,空间也不能范围它,它是无终无始,无穷无际,周流八极,变化不居。” ——《漢語大詞典》
未始 wèi shǐ
(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犹未曾。” 汉 刘桢 《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 尧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
(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宋 秦观 《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 山农 亦未始不乐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国 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 莫斯科 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漢語大詞典》
(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犹未曾。” 汉 刘桢 《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 尧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
(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宋 秦观 《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 山农 亦未始不乐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国 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 莫斯科 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漢語大詞典》
离曲(離曲)lí qǔ
离歌。 唐 庄南杰 《湘弦曲》:“满堂怨咽悲相续,苦调中含古离曲。”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