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陈普宋代〕《历代传授歌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余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异。
秦前后西赵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战溺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志。
文宗有才诛克明,德宗猜忌任虑杞。
太宗玄宗及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蜀吴越如蜂蝟。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与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托胄既诛由诸史。
在位历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佑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代五十三年十国僭伪

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五十
元 胡天游 述志赋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三年
魏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 借曰未给,亦既三年。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二 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
唐 唐彦谦 离鸾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元 刘因 满城道中 学馆三年梦,西山此日行。  ——《骈字类编》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十国(十國)shí guó
指 五代 时的 吴 、 南唐 、 吴越 、 前蜀 、 后蜀 、 南汉 、 北汉 、 闽 、 楚 、 荆南 (即 南平 )十个割据政权。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僭伪(僭僞)jiàn wěi
(1).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 张士诚 有 浙右 时,羣彦多受其宫, 青邱 独屏居 吴淞江 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 白寿彝 《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