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陈普宋代〕《望云

几爱山中云,杳霭起无迹。
晴风吹缘树,天节日已尺。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敛作苍狗形,舒为鲲鹏翼。
朝抹峨嵋青,暮蘸沧海碧。
江南与江北,荡荡恣所适。
何如云中仙,避嚣隐幽寂。
采药云下林,砺剑云上石。
乘云骑茅龙,倚云吹铁笛。
我欲往从之,飘然不可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悠扬几片出岫绝壁

悠扬(悠揚)yōu yáng
(1).久远;连绵不断。《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后蜀 顾敻 《虞美人》词:“緑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2).夕阳西下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 唐 李频 《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
(3).起伏不定;飘忽。 唐 王勃 《春思赋》:“思万里之佳期,忆 三秦 之远道,淡荡春色,悠扬怀抱。” 唐 皇甫冉 《与张补阙王炼师同赋杂题》诗:“ 淮 海 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明 葛一龙 《忆王孙》词:“繫马高楼春日斜,归梦悠扬隔柳花。”
(4).飘扬;飞扬。 唐 胡曾 《咏史诗·长安》:“ 关 东新破 项王 归,赤帜悠扬日月旗。” 前蜀 韦庄 《思归》诗:“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宋 朱淑真 《柳絮》诗:“繚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5).荡漾。 宋 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诗:“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 清 陆天锡 《凄凉犯·秋风》词:“布帆一片,儘悠扬 五湖 三泖 。”
(6).缓慢,慢慢。 唐 王建 《簇蚕辞》:“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女官在天朝佐理天事者,多是不明天情,每有不合事宜处,务要悠扬教导,海量宽容。”
(7).犹扬长。 清 王时翔 《薄倖·扬花潭影轩分赋》词:“问向日、青驄嘶处,一去悠扬谁见?” 咏簪 《武昌两日记》:“ 宪章 听了,接着一面向外走,一面口里说道:‘我是穿的军服,怕他做什么?’说时也就悠扬而去。”
(8).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唐 陈羽 《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半夜鐘。” 宋 司马光 《烟际钟》诗:“独有远来鐘,悠扬翠微里。”《红楼梦》第四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簫管悠扬,笙笛并发。” 杨朔 《渔笛》:“风平浪静的日子,如果海上飘来一阵悠扬的笛音,人们准知道这是 宋福 扬帆回来了。”
(9).形容诗文韵味无穷。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感慨伤思者,贵乎感动人情;闲适写景者,贵乎雅淡悠扬。”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五:“盖《诗》……虽或即事直陈,而皆有悠扬委曲之趣,言外不尽之旨。”  ——《漢語大詞典》
几片(几片)
田钖春云赋几片明灭兮残雪方消一脉轻鲜兮愁蛾淡扫  ——《韵府拾遗 霰韵》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出岫 chū xiù
(1).出山,从山中出来。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当他精光的脚还未踏着 华 土时,恐怕乌云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漢語大詞典》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1.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2.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4.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6. 量词:➊ ​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7. 数学上指:➊ ​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8. 姓。如汉代有度尚。
  1.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2.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3.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1.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绝壁 jué bì
陡峭的山壁。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絶壁,夕息在山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汉水 又东南逕 瞿堆 西,又屈逕 瞿堆 南,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 宋 苏轼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 迈 乘小舟至絶壁下。”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时而有开花的山谷,时而有歌唱的溪水,但却不是没有悬崖、绝壁,不是没有恶兽、风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