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昔年过饶州,一事独希差。
清川浴妇人,以书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啗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苏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言不可得,
况敢加讥骂。静惟天下事,
无边可悲咤。一从文王没,
声教不逾华。巴夔与闽粤,
至今愧华夏。男不耕穑,
女不专桑柘。内外悉如男,
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汤池任腾藉。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
笑语皆机诈。新奇弄浓妆,
会合持物价。愚夫与庸奴,
低头受凌跨。吾闽自如此,
他方我可暇。福州县十三,
余幸穷厓下。十里近郭县,
此俗独未化。一日来古田,
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
水泥和拨迓。事事亦不恶,
位分无假借。三王二帝年,
人伦密无罅。冀方古当涂,
丰水今滻灞。见恶如豺狼,
嗜礼如脍炙。固无期桑中,
亦无舞台榭。一国皆若狂,
一年惟有蜡。盛年事耕织,
斑白可休假。习见宜如常,
骤异良以乍。劝君但勤馌,
兹事宜永谢。傥能用吾言,
鸡豚愿同社。北人见飓风,
掀簸嗟真差。君子逢不若,
白书成黑夜。日月同一天,
宁复殊次舍。礼义无华夷,
悦心悉如蔗。披沙欲出金,
恶莠为害稼。朝歌与胜母,
贤者同回驾。中为去偏倚,
庸但无怪讶。安敢亢亢方,
却无伈伈下。礼不虑咈违,
义不恤怒骂。恭惟秦汉前,
礼乐止河华。七闽义处所,
目不睹韶夏。食才美马甲,
及仅知压柘。应无雁弊聘,
宁识枣修嫁。历汉晋至唐,
谈口无可藉。令孜与思勖,
畏作貂珰霸。每从常衮来,
始识不逆诈。珠玉满面前,
犹或迷光价。一二百年来,
骅骝渐知跨。述古与介夫,
各有诗书暇。晦翁黄勉斋,
遂以教天下。昔时蛮柰国,
今作齐鲁花。沂风蔼莫春,
弦诵殷长夏。蹡蹡多规行,
穆穆亲衔迓。方知地无偏,
又喜才不借。独余男女俗,
缺漏留微罅。未能秣驹汉,
颇碍雪驴灞。有心即知礼,
有口皆思炙。男女既冠笄,
屋宇仍台榭。朝夕晓清温,
春秋能社蜡。溱洧秉简游,
此日何可假。礼自标枝来,
心无倾盖乍。风流与衣冠,
犹当轶王谢。再用前韵。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清川浴妇人,以书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啗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苏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言不可得,
况敢加讥骂。静惟天下事,
无边可悲咤。一从文王没,
声教不逾华。巴夔与闽粤,
至今愧华夏。男不耕穑,
女不专桑柘。内外悉如男,
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汤池任腾藉。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
笑语皆机诈。新奇弄浓妆,
会合持物价。愚夫与庸奴,
低头受凌跨。吾闽自如此,
他方我可暇。福州县十三,
余幸穷厓下。十里近郭县,
此俗独未化。一日来古田,
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
水泥和拨迓。事事亦不恶,
位分无假借。三王二帝年,
人伦密无罅。冀方古当涂,
丰水今滻灞。见恶如豺狼,
嗜礼如脍炙。固无期桑中,
亦无舞台榭。一国皆若狂,
一年惟有蜡。盛年事耕织,
斑白可休假。习见宜如常,
骤异良以乍。劝君但勤馌,
兹事宜永谢。傥能用吾言,
鸡豚愿同社。北人见飓风,
掀簸嗟真差。君子逢不若,
白书成黑夜。日月同一天,
宁复殊次舍。礼义无华夷,
悦心悉如蔗。披沙欲出金,
恶莠为害稼。朝歌与胜母,
贤者同回驾。中为去偏倚,
庸但无怪讶。安敢亢亢方,
却无伈伈下。礼不虑咈违,
义不恤怒骂。恭惟秦汉前,
礼乐止河华。七闽义处所,
目不睹韶夏。食才美马甲,
及仅知压柘。应无雁弊聘,
宁识枣修嫁。历汉晋至唐,
谈口无可藉。令孜与思勖,
畏作貂珰霸。每从常衮来,
始识不逆诈。珠玉满面前,
犹或迷光价。一二百年来,
骅骝渐知跨。述古与介夫,
各有诗书暇。晦翁黄勉斋,
遂以教天下。昔时蛮柰国,
今作齐鲁花。沂风蔼莫春,
弦诵殷长夏。蹡蹡多规行,
穆穆亲衔迓。方知地无偏,
又喜才不借。独余男女俗,
缺漏留微罅。未能秣驹汉,
颇碍雪驴灞。有心即知礼,
有口皆思炙。男女既冠笄,
屋宇仍台榭。朝夕晓清温,
春秋能社蜡。溱洧秉简游,
此日何可假。礼自标枝来,
心无倾盖乍。风流与衣冠,
犹当轶王谢。再用前韵。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遇合 yù hé
(1).谓相遇而彼此投合。《吕氏春秋·遇合》:“凡遇合也时,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清 孙枝蔚 《送梁木天归里》诗之四:“出仕及少壮,风云新遇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盖雄于文者,常桀驁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
(2).犹碰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二章:“前边两个人转过了身子去,加快了脚步,似乎要逃脱出这个不愉快的遇合。”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三章:“如其遇合着有关系的,或者气性大的,他倒不管你老,你穷,你是女的。” ——《漢語大詞典》
(2).犹碰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二章:“前边两个人转过了身子去,加快了脚步,似乎要逃脱出这个不愉快的遇合。”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三章:“如其遇合着有关系的,或者气性大的,他倒不管你老,你穷,你是女的。”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嫁 jià《國語辭典》
嫁 [ jià ]
动- 女子结婚。如:「出嫁」、「婚嫁」。唐·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 推恶于人。如:「嫁祸」、「嫁怨」。
云山(雲山)yún shān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漢語大詞典》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漢語大詞典》
恣 zì《國語辭典》
恣 [ zì ]
动- 放纵。如:「恣情作乐」。《文选·张衡·思玄赋》:「淹栖迟以恣欲兮,耀灵忽其西藏。」《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王濞骄恣,屈强猖猾始乱。」
- 任凭、听任。《战国策·赵策四》:「诺,恣君之所使之。」《史记·卷八六·荆轲传》:「车骑美女,恣荆卿所欲,以顺适其意。」
恣 [ cī ]
- 参见「恣睢 」条。
恣 [ zī ]
- (一)之又音。
歌谣(歌謡)gē yáo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