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朋友之伦在天地,何啻玄璜耦赤璋。

陈普宋代〕《偶成呈纯父

朋友之伦在天地,何啻玄璜耦赤璋。
不聆玉人春风话,禁得铁衾秋雨床。
几人超距作貔虎,三尺弱孺思蛮强。
几回合眼在丹碧,讲谈帝伯铺皇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朋友天地何啻玄璜赤璋

朋友 péng yǒu
(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孔颖达 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 春卿 事 季孟 ,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茅盾 《昙》一:“这都是她到 上海 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2). 明 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説 邹朋友 要相访,不免啟扉等候呀。”《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 梅朋友 替他起名。”《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 明 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3).特指恋人。 陈原 《社会语言学》10.2:“旧词被赋予新义。例如:‘朋友’(在一定场合下,=恋爱对象)。”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伦 ( 倫 ) lún
伦 [ lún ]
  1. 辈,类:无与~比。不~不类。
  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常。~理。
  3. 条理,次序:~次。~类(a.条理;b.同类)。
  4. 姓。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天地 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何啻 hé chì
亦作“ 何翅 ”。 犹何止,岂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 巾山 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漢語大詞典》
玄璜 xuán huáng
用黑玉制作的半圆形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漢語大詞典》
耦 ǒu《國語辭典》

耦 [ ǒu ]

  1. 古代的一种农具。《说文解字·耒部》:「耦,耕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
  2. 一对、二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享之,展庄叔执币,射者三耦。」晋·杜预·注:「二人为耦。」《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
  3. 配偶。《左传·桓公六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聊斋志异·卷十·炙戬》:「请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耦。」
  4. 双数。《易经·系辞下》:「阳卦奇,阴卦耦。」唐·李德裕〈文章论〉:「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耦。」
  5. 姓。如汉代有耦嘉。
  1. 淤积的。《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
  1. 两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荀子·大略》:「禹见耕者耦,立而式。」唐·杨倞·注:「两人并耕为耦。」
赤璋
周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注见赤精下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